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功

(2007-04-12 09:50:18)

    “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九”我的肌肉,我的精神,我全部的注意力再一次地接近了崩溃的边缘,此时对我来说,“五十”这个数字,这个声音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天籁之音。看功的张金龙老师手提一根棍子,时刻巡视在我们这一群学生的周围。“啪”棍子到处,我们身上立刻出现一条紫色的痕迹,但这时的我已然没有力气作出一个哪怕非常细微的反应动作。这一棍就好象是打在一个毫不相干的物体上一样。我在此时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趁着这一棍打下来之后的一个短暂停歇,狠狠地喘几口气。在这间隙,我仍然没忘记用眼睛的余光偷看一眼老师,发现他已转到另一个同学的身边,因为其他人都没有停止仍在拼命地——或者更准确地说也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情绪在继续训练。我要时刻注意着,他是否又会在什么时候转回到我这边来。我必须站起来了……完成余下的训练任务。

    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我和同学们逐渐明白了信念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戏曲演员,特别是武戏演员来说,基本功的扎实与否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堂早功基训课的情景,那时我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开始并不是非常理解为什么老师总要那么狠,有时,也常常会生出一些怨恨。因为这样的训练是从不间断的,甚至于练到隔三岔五出现尿血的情况。

当然,也有开心的时候,当自己汇报彩排时,台下的掌声、老师的赞许声和同学的羡慕眼神,都会带给我一天甚至是一周的开心感觉。这时我才会认识到训练的重要性,并为老师的狠劲从内心作出一个注解。

    那时我们这一群人每天的形象总是这样的:挂着白色汗渍的练功服、发粘的尼龙袜子、黑红且疲惫而又朝气蓬勃的脸膛。

    自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毕业,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我和同学们所承受的训练力度和数量,大概可以称得上当时江苏省戏剧学校的各个班级中最具厉害、最为强烈的。

    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到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武戏水准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每个人都积累到一大批优秀的昆剧剧目:《伐子都》、《恶虎村》、《嘉兴府》、《战冀州》、《诈历城》、《界牌关》、《收关胜》、《战金山》、《雁荡山》等等,数十位优秀同学脱颖而出,我更是凭借在《伐子都》中的出色表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跨入江苏省昆剧院,继续向着我心中永远的理想冲击。

我时常会在某个时刻回忆起在母校的点点滴滴,尤其是排练场里难忘的情景。想到自己当时的“狼狈”模样,我会禁不住发出些许慨叹,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或许直到以后的永远,所有这一切都将留存于我的脑海中,因为它的“可怕”,也因为它的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