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差异带来思维差异

(2007-08-29 09:23:28)
标签:

人文/历史

 

    对于这个题目可能有点大,我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从投资的角度去理解,我们是做投资的,我们的投资最初是在中国范围内,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各个区域的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性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投资将从中国转向全球,那么,东方的思想文化和西方甚至其他地方的文化的差异将给我们带来投资上的判断带来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必须学会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

    对于文化差异的理解,这几年在国内就有很大的体会。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南北直径5000多公里,南北气候温差非常大。气候的差异、地域的差异导致了许多地方的性格、习俗、饮食文化等是不尽相同的。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足以诠释。

    北方人性格豪爽,南方人细致;北方特别是东北一般都身材高大,南方人个头中等;性格、身体上的变化和气候地域有很大的关系。北方的农村的房子都是比较矮的平房,南方的房子大部分比较高和尖。北方冬天冷,不会喝酒的人都能喝一点白酒。在深圳许多从北方和中西部地方的朋友,都感觉很容易上火,于是“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了大家开玩笑的口头禅了。

    我们一直关注中国的饮食行业,在中国的商务活动和西方不一样“先交朋友后做生意”,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于是餐饮业异常火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发达沿海地带到发展中的中西部城市,每个地方的餐馆都是人员爆满。我们经常跟朋友开玩笑:现在吃饭,首先要学会预约(大家都很忙);再次要学会预订(酒店经常没房,顾客太多);最后要学会先到(车位不够,私家车太多)。

    我们在国内投资了白酒这个子行业,最初也是担心白酒随着年轻人的保健意识加强不喝白酒。经过几年的全国各地的调查,发现在中国除了广东、上海、江浙这三省一市的人喝白酒少以外,其他地方的白酒消费非常旺盛,越往北走,白酒文化越盛行。我们通过观察消费者喝的酒的品种又发现,地方的区域性品牌的白酒又占据了各个地方中低档白酒的市场;中高档的市场都是由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全国性的品牌占领。对于地方区域性的酒和高档酒的消费再深入分析下去,我们发现这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和消费能力密切相关。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无酒不成席,吃饭的时候酒水就自然是必备的,酒水的价格于是就形成了主人对客人尊贵与否的表现,高档酒脱离了本身的含义,变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高档酒的销售价格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了解了这些消费习惯后,对于我们要投资的白酒企业再度进行筛选,于是,我们选择了投资茅台。对于中国的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趋势,我们同时投资了中国的葡萄酒、啤酒等子行业。

    我们也投资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房子的理解,我觉得从东方文化来理解比较好,在中国还是有“先成家后立业”的习俗,恰好中国在1955-1980年多诞生了4亿人口,这4亿人口现在正处在第二套房子购买和首次购买的时间段,房子的刚性需求决定了这个行业将有较高的利润回报。购房者的主体主要是处于中高端的人群,定位于白领和定位于高端的万科和华侨城成为了我们的投资首选。

    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不同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主要在二十世纪末期,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大家许多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许多针对青少年的网络盈利模式出现了。处于生产力旺盛的中年人由于没有经历过不能理解互联网的魔力,处于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在不断的为我们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再到网络游戏,网上交易,相关的企业都成为了街头巷尾使用的频繁工具。这些企业的发展周期现在还不得而知,对于盈利模式能否长久还需要关注。我们目前只是尝试性的投资了腾讯。

    对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就更值得我们去回味了,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海外投资的困难是文化,不是语言.’“我在美国非常忙,常跑上市公司.从波士顿到硅谷,从洛杉机到纽约,东西海岸,足迹遍布.深感只有语言流畅是不够的.比如说,几年前,APPLE公司很长时间在13-14块钱徘徊,我观察多时,最终没敢买.原因是我不知道IPOD市场潜力有多大,在我眼中,它不过就是一个新产品而已.但我错了,美国人对它的狂热堪比宗教.同样的还有BLACKBERRY.它们都创造了销售奇迹,而我却眼睁睁地错过.再比如,看电视的脱口秀,每一句话你都听的懂,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你就是不知道有何好笑.这也是文化使然.”我没有去过国外,感性的体会;以后,我会经常去国外转转。

    了解企业文化也非常关键。目前我们投资比较多的是央企,这主要是考虑中国的国企文化(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中有过分析),从风险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风险最小。而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效率低下,挥霍国有资产的庞然大物。市场曾给予这些企业的估值低的可怜。比如:中国石化上市价4.22元,上市后一直下跌到2元多,如此低的价格让价值投资者乐的都睡不着觉。对于中国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在太多的光环的映照下,我们却多了一丝警觉。我们至今也就投资了一家民营企业---腾讯(尝试性的购买)。

    我的理解力有限,我们只能不断的去观察、不断的去学习,去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文化带来的思维差异,为我们的投资降低风险。

                                     翟敬勇

                                    2007-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