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金融证券投资 |
分类: 投资感悟 |
2005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发生历史性转变的一年,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补偿年,2006年也是市场普涨的一年,普涨之后的07年将是结构性分化的一年,经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后中国证券市场将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的证券市场市场自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市场从诞生之日就成为了一个赌场,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投机之风盛行,也正是这样的市场投机行为导致了众多的投资者在2000-2005年交出了惨痛的学费。
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最大的手术-------股权分置改革,政府开始给幸存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补偿,部分优秀的企业在大股东的补偿中越发显得低廉,股改实施之时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充分的利用了博弈的机会开始为自己谋福利-----股权激励,利益博弈的平衡点最终转向了企业的股价,有了利益共同体,也就有了2006年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一年上涨了130%,个股年涨幅300%以上的比比皆是。
2006年的证券市场依旧是一个过渡年,06年的市场的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2005年一年没有发行新股,降低了市场的供给,而中国多年的经济增长、房地产的调控、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推动了热钱的加速流动,资本市场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状况下一路飙升,巨大的财富效应再度催发了热钱的供给,于是乎证券市场进入一个循环:股票越涨-----热钱越多-----股票越涨。这一状况进入2007年并没有改变,部分新的资金在买不到好品种的情况下,于是乎又开始了几年前的资金操纵游戏。
成熟的证券市场出现资金操纵的概率很低,因为市场的供给量非常之大,会导致操纵的效果很差;另外其违法成本非常高;还有社会财富会逐步向具有规模优势、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
200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是一个从不成熟向成熟转折的一年。
首先,供求关系开始发生转变,2007年的一年将是大量的“小非”上市的一年,小非的成本非常低、锁定期非常难过短,因此上市就套现的欲望比较强烈。06年解禁的中信证券、民生银行、苏宁电器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证。06年的小非解禁的比例和金额较小,市场的资金供给大,导致越减持股价越涨的现象。07年的小非解禁的金额保守计算应该在6000亿,庞大的供给将让狂热的资金冷静下来,小非的解禁集中在4-10月份。2007年将是市场的大扩容年,05年的停止审批导致众多的企业来不及准备报批资料,经过06年一年的准备,以及中国政府的特批,大量的需要资金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IPO的发行规模预计在7000-9000亿(具体要看证监会的速度),免费的资本是中国的企业最喜欢也最高兴的事情。本身已经上市的企业的再融资额度在3000亿左右。当07年的供给完成之后08年将会有大量的地方国有企业的股权开始上市流通,这个数额目前还不得而知,保守计算8000亿,乐观计算30000亿。(地方国资委的官本位思想会导致加速减持)。
再次,随着反腐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政府有限的放开媒体,致使企业、个人的违法成本上升。上海陈良宇事件推动了中央集权的速度,政令合一将使中国在制度建设和监控以及执行上得以提速。互联网的发展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披露一些违法事件,舆论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的政策的随意性。中国的一党专政导致自身的监督执行力较差,通过有限度的放开媒体对政府的执行透明度有所提升。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将导致企业、个人的违法成本上升。违法成本的上升将逐渐推动企业、个人逐渐走向正轨途径、寻找阳光财富。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的资源在明显进行有效配置,社会财富会逐步向具有规模优势、竞争力强的企业集中。这些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充分竞争性行业,在充分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远远超过国有企业,比如蒙牛、远大等企业;一类是具有资源、地域、行政垄断的行业,比如石油、机场、电力等行业,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的利润又是不断的在向中央企业转移。财富的分化必然导致企业的分化,能持续盈利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当市场的供需平衡时,资金必然流向优势企业。优势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这一平台将进入良性循环:持续盈利能力好------股价越高、越能融资-------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向好我们并不担心,对于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我们也很开心,可是我们对那些还没有看明白市场长期趋势的投资者倒是有些担心,当他们为这个市场走向成熟贡献自己的财富而担心。也许这些我们只能默默祈祷,希望他们能够早日醒悟。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中国的政府的监管力度太弱,也昭示着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时间还比较漫长。
翟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