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2013-01-05 10:08:42)
标签:

上海博物馆

元青花

幽蓝神采

鬼谷下山

主题图案分析

分类: 看展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12月31日和1月1日,在上博看“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展览盛况空前,观者如堵。我一纯外行,装模作样浑身其间,颇觉好笑。展览不准拍照,本文所有图片均选自网络。

    “鬼谷下山”青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目前世间仅此一尊。这个青花大罐,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当年2.3亿的身价,不是儿戏。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我因为不懂元青花胎啊釉啊什么的,只能看看图案。“鬼谷下山”图案传神生动,画工细腻,据专家分析此罐不像普通画工所为,应是当时画家所绘。

    此罐使用进口钴料绘出的青花纹饰共分四层,第一层颈部,水波纹;第二层肩部,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有文章介绍: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车前两个步卒手持长矛开道,一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纵马而行,手擎战旗,上书“鬼谷”二字,苏代骑马殿后。

    一行人与山色树石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的:“元代瓷器‘精者颇精’”。​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这位长髯微舞骑马戴硬脚帕头着长袍的文吏就是苏代。他端坐花斑马上,一手扯袍边,一手握笏托带置于胸前。马尾后侧是山石嶙峋,一棵古柳垂条云烟之中。马头前一丛矮竹,再向前又是山石犬牙,涧水从山缝中倾泻而下。
    从苏代与马头都“回顾”这一姿态看,苏代不应该是“殿后”,而是“前引”。既是“殿后”,如何还要回顾,是怕有人追来?呵呵。苏代急匆匆“引导”在前,才需要频频“回顾”后面的鬼谷子。这样理解也许更符合苏代的使节身份。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第二部分﹕犬牙交错的长着灵芝异草的山石涧水下有一座三根圆木搭起的便桥,山涧旁一棵梧桐树,巍然矗立。两个军士在急步奔走,前一位头戴四角缨盔,穿结带战衣,戴护臂,足蹬战靴扎绑腿,腰系抱肚。右手握长柄缨矛扛于右肩,左手拉抱肚系带,身体左转微侧做回顾状。后一位戴圆顶缨盔,着战衣,后背心有团形花饰,左手戴护臂握长柄缨矛扛于左肩,腰间系挂长刀,大步急奔。二军士的缨矛,长尖窄体,后有倒刃,锋利森然。军士们身前一丛芭蕉,最尾的军士身后一株蛇蔓齿叶花。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元青花鬼谷下山中的二个军士

 

    军士脸相俊美,面带笑容。再看动作,急匆匆里还带着些兴冲冲的意思。军士年轻无知,既无需主谋其事,又有幸“躬逢其盛”,能不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甚至手舞足蹈么?

   

    在我看来,鬼谷子也不是“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而是低眉蹙首,颇有忧戚之色。战场瞬息万变,爱徒生命凶险莫测,师父再怎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表现出忧戚之色,也很正常。不信,您再看看下图。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而且,鬼谷子和军士二人的神态举止,也因此形成一组有趣的对比。

 

第三部分﹕为整个纹饰图案的中心,也是此器的主角。一秃顶老者身着长袍抄袖坐于双辕轺车上,车轮辐条成花牙状,很是精美。拉车的是两只猛兽,左侧是豹,右侧是虎,二兽狰目急跑,像似在追赶前面的军士。在猛兽的前侧上方,有一棵虬松,枝干交错,针叶连绵。松下一株肥大灵芝。虎豹轺车后又是一株蛇蔓齿叶花。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第四部分﹕山坡边一棵梧桐,梧桐下石间一丛翠竹。空地上一骑马军士,戴凤翅盔,着战袍,腰系抱肚,后挎长弓。右手擎大旗,左手上举紧握飘舞的旗带。旌旗上书[鬼谷]二字。军士胯下战马抬眼望旗,跃蹄欲奔。马尾后一株芭蕉长于山下。这四组图案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元青花鬼谷下山中的举旗军士

     
     这个军士迎风举旗,略显用力,所以脸部肌肉自然绷紧,双目睁大,与前引军士有些不同。

     主体图案的四个部分为组合连环画形式,以花草山石为分隔,多组连接,各有变幻。

 

“鬼谷下山”罐主题图案分析——上博“幽蓝神采”元青花大展观展笔记之一 

 

在元代,各地盛传鬼谷故事,从宋金北曲院本的开始,到元代平话杂剧更为盛行,市井百姓在坊肆村口表演说唱,鬼谷子的故事是主要内容之一。其普及程度不亚于现代的小品,流行于茶余饭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当时以鬼谷子为题材的艺术形式,还有绘画,有戏剧。瓷罐上的图案就是以评话插图为蓝本绘成的。话说战国兵乱,燕、齐两国之间恶战不止,燕国拜乐毅为大将军攻打齐国,败齐军于济水之西,攻克齐都临淄,连下70城。仅莒、即墨二城屡攻不下。这时候齐拜孙膑为军师,大败燕军。孙膑在同乐毅的师傅自己的师叔黄柏阳对战时,被困于阵中,危在旦夕。齐国无奈急派苏秦的弟弟大臣苏代去请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求其救人。我们看到的这只青花罐上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