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博物馆元青花幽蓝神采鬼谷下山主题图案分析 |
分类: 看展 |
第二部分﹕犬牙交错的长着灵芝异草的山石涧水下有一座三根圆木搭起的便桥,山涧旁一棵梧桐树,巍然矗立。两个军士在急步奔走,前一位头戴四角缨盔,穿结带战衣,戴护臂,足蹬战靴扎绑腿,腰系抱肚。右手握长柄缨矛扛于右肩,左手拉抱肚系带,身体左转微侧做回顾状。后一位戴圆顶缨盔,着战衣,后背心有团形花饰,左手戴护臂握长柄缨矛扛于左肩,腰间系挂长刀,大步急奔。二军士的缨矛,长尖窄体,后有倒刃,锋利森然。军士们身前一丛芭蕉,最尾的军士身后一株蛇蔓齿叶花。
元青花鬼谷下山中的二个军士
第三部分﹕为整个纹饰图案的中心,也是此器的主角。一秃顶老者身着长袍抄袖坐于双辕轺车上,车轮辐条成花牙状,很是精美。拉车的是两只猛兽,左侧是豹,右侧是虎,二兽狰目急跑,像似在追赶前面的军士。在猛兽的前侧上方,有一棵虬松,枝干交错,针叶连绵。松下一株肥大灵芝。虎豹轺车后又是一株蛇蔓齿叶花。
第四部分﹕山坡边一棵梧桐,梧桐下石间一丛翠竹。空地上一骑马军士,戴凤翅盔,着战袍,腰系抱肚,后挎长弓。右手擎大旗,左手上举紧握飘舞的旗带。旌旗上书[鬼谷]二字。军士胯下战马抬眼望旗,跃蹄欲奔。马尾后一株芭蕉长于山下。这四组图案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元青花鬼谷下山中的举旗军士
在元代,各地盛传鬼谷故事,从宋金北曲院本的开始,到元代平话杂剧更为盛行,市井百姓在坊肆村口表演说唱,鬼谷子的故事是主要内容之一。其普及程度不亚于现代的小品,流行于茶余饭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当时以鬼谷子为题材的艺术形式,还有绘画,有戏剧。瓷罐上的图案就是以评话插图为蓝本绘成的。话说战国兵乱,燕、齐两国之间恶战不止,燕国拜乐毅为大将军攻打齐国,败齐军于济水之西,攻克齐都临淄,连下70城。仅莒、即墨二城屡攻不下。这时候齐拜孙膑为军师,大败燕军。孙膑在同乐毅的师傅自己的师叔黄柏阳对战时,被困于阵中,危在旦夕。齐国无奈急派苏秦的弟弟大臣苏代去请孙膑的老师鬼谷子,求其救人。我们看到的这只青花罐上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