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都——瑞金

标签:
旅游情感图片杂谈 |
分类: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

去年看了部电视剧叫《大道薪火》,该剧讲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苏区进行治国理政的伟大探索和实践,故事感人至深。那时红色故都瑞金,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心想一定要到瑞金去看一看。
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地就是瑞金,那里是共和国的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祥地。9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并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主席,自此,毛主席的称呼,从瑞金一路喊到北京,传遍了世界。


我们到达瑞金的时候是中午时分,因为瑞金站相对偏僻,附近没什么酒店,只能把酒店定在市区。那里的公交也不是很方便,我们便滴车到酒店,换了身衣服,又滴车前去沙洲坝革命旧址群。

1933年4月,中央机关从叶萍搬迁至沙洲坝,那里成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景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有旧居旧址35处,当时的九个部和一个局,都分布在这里,它们是外交、军事、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工农检察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等,曾经有54个中央部委来这里寻根问祖、追根溯源。



沙洲坝景区背靠青山、视野开阔、稻田流金、房屋接踵、古樟掩映、恬静质朴。正赶上周日,本地人进入景区门票免费,所以那天有很多当地人,有的带着孩子来玩耍,有的坐在草地上野餐,在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院落里,休闲放松,享受岁月静好,真是奢侈的让人羡慕。


景区里人最多的地方是“红井”,关于红井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幼皆知。1933年4月,毛主席来到沙洲坝后,发现这个地方的群众饮水非常困难,老百姓长期饮用又脏又臭的塘水,便亲自实地勘察和调查地下水源,准备挖一口井。可当地的村民迷信风水,觉得挖井会得罪旱龙爷,会有灾祸。毛主席就自己带头挖,他说要是真有旱龙爷来找麻烦,就叫他来找我毛泽东好了。最后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出了一口五、六米深的水井,沙洲坝人民终于喝上了甘甜清澈的井水。后来红军离开瑞金,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用砂石填塞这口水井,他们白天填井,村民就晚上挖井,反反复复,沙洲坝人民终于赢得了胜利。1950年,这口井被正式命名为“红井”,并在井边立了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我们到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好打上来一桶新鲜的井水供大家品尝。赶紧把手里的矿泉水全部倒掉,装了满满一瓶红井的水,尝一口,清凉凉,甜润润,仿佛也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恩情。一个年长的大叔,在红井旁拿着手机边拍边激动地说,我是小时候在课本上学到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今天终于来了。是啊,一口红井,浸润过几代人的心灵。我们都是从课本上知道的红井的故事,也是今天才得以一见,怎能不激动哪,照片是拍了一张又一张,不同的角度,怀着兴奋和幸福的心情。
红井旁有一片金色的稻田,趁着蓝天白云,一派丰收的景象,让人沉醉不已。离红井不远处,有一颗700多年历史的樟树,它是一颗树上三根粗枝,当地人形象地比喻为三大伟人,中间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左边的是鞠躬尽瘁的周恩来,右边的是枪林弹雨中的朱德。近旁的一片房屋是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旧居,以及他们的办公地点。两者遥相呼应,意味深远,让人肃然起敬。











当天晚上我们在酒店旁边的一家饭店,吃了瑞金特色小吃牛肉汤,以及牛排等,味道还可以,但那家服务很一般,便不想再去了。我们住的酒店周围没什么像样的饭店,第二天去过道的一家小饭馆吃饭,没有价格表,厨师要等老板回来才能告诉客人每道菜多少钱,真够奇葩的。

第二天先是去的叶萍景区,这里有“一苏大”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红军烈士纪念塔、以及多处苏维埃国家各部门的办公场所。那里曲径通幽、古木参天,一栋栋房屋,默默地守卫着这片威严厚重的领地,诉说着革命的前世今生,铭刻着伟人经天纬地的身影,彰显着苏区精神的真谛。
走进“一苏大”旧址,中间大厅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两边由木板隔成了15个房间,这些简陋又局促的格子间就是当时中央各部委的办公室,每个格子里,面积约5、6平方米,当时他们就是在这里进行管理国家的伟大探索和尝试,中华苏维埃政府首次以国家政权的姿态诞生于此。毛主席曾经风趣地说,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栋房子原来是谢氏宗祠,红军撤离后,这个房子作为祠堂又恢复了原样,所以没有遭到敌人的破坏,得以保留了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一苏”大会的场景和临时中央政府原貌进行了复原、陈列,并对外开放。





青山埋忠骨,高塔忆英魂。沿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的大字,走向红军烈士纪念塔,向革命先驱们深深地鞠上三个躬,向先烈们致敬!红军烈士纪念塔塔高为13米,塔座为五角形,塔身为炮弹形。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每一位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塔座四周分别镶着毛泽东、朱德、项英、王稼祥等人的题词。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烈士纪念塔被敌人炸毁,当地群众一名姓谢的大娘,冒着生命危险,把残存的“烈”字的石块藏在了家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烈士纪念塔重修之时,将它捐了出来。为重现历史,1955年春在遗址上按原貌修复了烈士塔,现在塔上只有一个“烈”字是当年的原迹。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凝结的精神之塔,它记载着苏区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无私奉献、流血牺牲的悲壮故事。

这里也有一颗古障树,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当地群众称为“树王”,它曾经保护过我们的毛主席。毛主席在叶萍期间,经常在这棵树下读书看报。1933年的春天,国民党敌机轰炸叶萍,数枚炸弹从千米高空落下,毛主席当时就在旁边的二楼房间里办公,却安然无恙,因为炸弹落下时,刚好卡在了树干上,没有爆炸。因此当地人说:“毛主席是富贵之人,千年古樟已有了神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毛主席躲过一难。”现在这棵古树上放着一颗炸弹模型,来还原这个故事。这棵古树粗大的主干已经空了,但树叶却依旧茂盛。眼前的情景,神奇又安详,让人感慨不已。






从叶萍景区出来,又赶去“二苏大”会议旧址。出来的时候,周围除了一辆在那里停放的公交,看不到任何车辆。于是,我们走到那辆公交前,看司机师傅正在吃饭,便问他,车什么时候走,他说马上就走,又问到“二苏大”吗?他说不到,要倒车。我们当时犹豫了一下就上去了,心想先走吧,到合适的地方再倒车。公交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开出几站司机突然说,你们坐旁边那辆车,我叫住他,你们就上去,不用给钱,你们钱已经给我了。正说着他透过窗户,用本地话喊旁边的那辆车,正好到了一个站点,两个车都停了下来,把我们进行了无缝交接。后上的这辆车也只有我们两个乘客,司机也是非常热心地告诉我们景区在哪,怎么走。真是太让人感动了,突然想起周恩来说的那句话“苏区人民真好!”

“二苏大”景区,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中央革命博物馆旧址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是当年红军在瑞金留下的唯一一座自己建造的大型房屋,从空中俯视,它就像是扣在大地上的红军八角帽,人们把它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前身。置身于此,感觉无比的庄严和肃穆。









大礼堂有三个特点,一是视线好,楼上楼下,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二是回音好,在主席台讲话不用麦克风全场都能听到;三是门窗特别多,共有17道大门,41扇窗户,一旦有紧急情况,便于人员快速疏散。而且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大礼堂后侧建有可容纳2000多人的防空洞。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暴力拆毁了大礼堂,现在的大礼堂是1956年按照原貌重新修建的。


前去“二苏大”大礼堂参观的人,一波接一波,那是我们在瑞金的最后一站,便在那里流连忘返,踟躇了很久。我还在“二苏大”门前,来了一小段演讲,已太多年不曾登台亮相,功力已大不如前,说了好几遍,都不满意,一直没找到感觉,但那一刻我的内心对这座城市却充满了敬意。瑞金,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时瑞金24万人口,就有11.3万人参加红军,5万多人牺牲,其中1.08万人倒在长征路上。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在党史专家概括的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瑞金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里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到瑞金,重走红军长征之路,探寻共和国之根。巧的是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我们去的那天是2024年11月3日,也就是说93年前的那一刻正是一群有识之士在这里改写着中国的命运。此刻,置身于这片红色的热土,追根溯源,感慨万千,仿佛瞬间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有人把红都之旅称为信仰之旅、心灵之旅、感悟之旅、震撼之旅,瑞金,的确有着与众不同、意义非凡的魅力。离开之时,脑海中闪现的是电视剧《大道薪火》片尾曲的几句歌词:滚滚长江水向东流,漫漫长征路无尽头。曾经并肩的战友,是否已化作那满天星斗。待我荣归后再聚首,恰同学少年风华依旧。沧桑大道多险阻,朝着阳光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