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戴河

标签:
旅游情感图片杂谈 |
分类: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

前几天又去了北戴河,粗略地算了一下,这应该是我第21次去北戴河了,足见我对这个地方有着多么深厚的执念。
人这一生,除了生你养你的故乡之外,你大概还会与某些地方,有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驱使你一去再去。对于我而言有两个,一个是绍兴,一个就是北戴河。绍兴我去了7次,以后还要再去。北戴河,以前是断断续续的去,从2010年开始,我们开始连着去,每年一次,都是在八月末或九月初。只有去年没去,本来车票都买好了,但朋友先我们去的,给我们拍来视频,由于疫情北戴河几乎没什么人了。旅行这种事,人太多败兴,人太少也挺吓人的,于是我们最后把车票退了。
今年3月份,去天津女儿家路过北戴河,特意小住了两日,以弥补去年没去成的遗憾。喜欢一个地方,就想看它的一年四季。每次去北戴河都是在夏季和秋季,一直想看看冬天和春天的北戴河。这次正好是春天,也是北戴河的淡季,以为不会有什么人。到了海边,突然被一群欢腾雀跃的海鸥惊艳到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的北戴河会有那么多的鸥鸟,游人也不少,尤其是年轻人,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专门去看海鸥的?
初春的海,越发的辽阔和深邃,尤其是那些肆意翱翔的海鸥,使那片海域显的格外的有生机。
街上的店铺大都关着门,却给人一种百废待兴的感觉。工作的时候,每年总会把自己有限的假期,留一周给北戴河。到北戴河,我们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看大海,二是以大海为背景拍照,三是吃海鲜,那里的海鲜与在家里吃的海鲜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简直就是鲜到骨子里。我们住的宾馆楼下就有海鲜自助,我和夫美美地吃了两顿,在海边拍了很多的照片,然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那里。
而今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再去一次北戴河。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看大海,能不能吃海鲜?一想到这些,心里就会有一种抽离般的隐痛。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季节,北戴河依然有很多的游人,还有很多的俄罗斯人,我们最开始去北戴河,俄罗斯人很多,后来越来越少,今年又多了起来,不知大家是因为三年疫情的压抑来释放身心的,还是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水,而来与大海告别的?
在海边我听到一个中年男子对他年迈的母亲说,好好看看海吧,以后就看不了啦。老母亲疑惑的问,咋地了?有三个姊妹,带着他们的母亲,在海边一边拍照一边录小视频,流连忘返,不愿离去。还有四个年轻人,在海边租了四把椅子,静静地坐在那里,面朝大海,默默无语。这一次我也是怀着一种惜别的心情去的,也头一次在海边坐了很久,在心里悄悄的跟大海说,你要多保重,要一如既往的坚强勇敢澎湃浩瀚壮阔,要战胜一切恶魔,要永远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永远自由奔放,永远高贵庄严,期待着我们再次相见的一天!
平生第一次看海,就是北戴河的海,当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回来后写了一首小诗《给大海》,那一年,我20岁。虽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诗人,但我的确痴迷过一段朦胧诗,喜欢读也喜欢写,还与人合出了本所谓的诗集。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那些诗句和思绪都过于幼稚,于是将其雪藏,不再示人。
这一次看海,因为心情复杂,所以面对大海,千头万绪,百感交集,一时间所有读过的关于大海的诗句全部涌了出来,连同自己的这首《给大海》。令我惊奇的是,相隔这么多年,我居然还能背诵出来,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更是让我感慨万千:“能容下整个世界的你,却只收留了我,一个痴情于海的小女孩。”岁月匆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当年那个痴情于海的小女孩已长成了老太婆儿,唯一不变的,是对大海的热爱与眷恋。
如果,今年果真是最后一次看大海,对于我们家而言,就更是多了一份不同的感觉和印象。因为这次女儿和女婿也先后赶去,女儿是晚我们两天到的北戴河,女婿是出差回来周末到的,一家人团聚在北戴河,所以这一次是玩的最开心和放松的一次。我们尽情的吃海鲜,尽情的购物,尽情的看大海。
女儿喜欢珍珠饰品,受日本核排放影响,未来的珍珠养殖行业将备受打击,所以现在珍珠的价位是越来越高。我感觉这几年北戴河的精品店还是值得信任的,女儿在那里买了几条项链,回去后经专业人士鉴定,都还不错,基本上物有所值。
海鲜我们是在一家老熟人的海鲜加工饭店吃了几顿,又吃了几顿海鲜自助,都吃的无比尽兴。因为想着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这么声势浩大地吃海鲜了,都是一顿狂吃,都要撑到肚皮外头了,当时的感觉是以后即使不吃也行了,但等回到家之后,没几天,却又想念起北戴河的海鲜来。
这次我们和女儿在北戴河游了一次泳,我们仨都游的很尽兴和开心。女儿自小就在游泳队学游泳,还参加过省级比赛,但那时女儿瘦弱秀气,游泳队的教练说,你姑娘适合搞艺术,不适合游泳,其实我们只是想让她锻炼锻炼身体,增加一项技能,所以游泳对女儿来说那是驾轻就熟的事。但这些年这孩子却对游泳有一种逆反心理,到北戴河从不下水。而这一次女儿却主动要游泳,我们仨一起下海,女儿是专业水准,夫的泳技也不差,只有我很业余,他俩紧盯着我。但海的浮力大,我并不怎么害怕,每次到北戴河都会畅泳一番。女儿更是艺高人胆大,在海里像条鱼一样的自由自在,无所畏惧。夫也是勇往直前,一个人游到最远处。
我们这次主要是陪女儿,只要她高兴,我们就开心。和她一起逛石塘路市场、一起去刘庄夜市吃小吃,一起去她喜欢的早餐店,这真是难得的和孩子相聚的时光,尤其在当前的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就显得特别的珍贵和值得记忆。虽然我们还会与孩子一起出游,但不知还能不能一起看大海,所以我们这次在北戴河呆了最长的时间,连来带去一共十天。
每次去北戴河,我都喜欢和鲁迅公园的大先生,还有碣石园里的徐志摩,合影留念。鲁迅是我崇拜的大文豪,徐志摩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是著名文人,也应该尊重。何况我最近痴迷诗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直把握不好,不知这次和他的塑像合了影后,能否领悟到一点真意。回来我还再次读了他写的《北戴河海滨的畅想》,但他因为眼疾,没有去海边,仅是在住所里独自冥想。而他冥想的内容,也与北戴河没什么关系,仅是借助于那个地方,袒露与倾诉自己的心境。所以只能说,他的这篇散文与北戴河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只是那里难得的寂寞的环境,难得的静定的意境,让他写了那篇散文而已。
这次我们在北戴河依旧住的是海景房,我们住的房子离海仅有50米的距离。我和夫去的第一个晚上,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匆匆的看过大海,又去石塘路的海鲜市场,一切都驾轻就熟。照例是加工完海鲜在饭店先吃上一顿,剩下的打包,然后在我们的老地方,老虎石对面的一条长凳上坐一会,喝会啤酒,扒点虾爬子,看看过往的行人,照例会引来很多羡慕的目光,有个老大姐看着我们说,真惬意。
然后我们回到宾馆,坐在宽敞的阳台上,接着吃海鲜,喝啤酒。对面就是大海,虽然夜幕已经把大海隐藏了起来,但那一晚秋风掀动着海浪,一浪接着一浪。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看着天边时隐时现的月亮,感觉那一刻是那么的宁静和美好。我们一直坐到了深夜,才意犹未尽的回房间睡觉。
虽然只在海上游了一次泳,而且还是太阳隐没在云层里的情况下,却依旧黑的要命。回来之后在家捂了好几天,秋天的太阳更是暴烈,白天不敢出门,只有晚上才出去散散步。这几天突然冷了下来,东北的好时光就要过去了,接下来就是秋风秋雨冬雪冰冻,然后又是一年,时间真是太快了。
前两年刚发现和喜欢上的一个作家,最近发现她竟然于今年去世了,而她的文字依然是那么的新鲜和动人。曾经喜欢的一些老演员,闲暇的时候喜欢重温一下他们的老电影,却总是不断地看到他们去世的消息,可屏幕上的他们还是那样的年轻和生动。还有,那么美貌的人,那么有力的人,怎么突然就老了,老的让人心痛,让人唏嘘。
人的一生实在太短暂了,眨眼的功夫好像就过了一生。最近,我常常生出这种感叹。尤其,最近几年,这个世界充满了动荡和不确定性,未来,真是无从想象。还是先活好当下吧,对于生活早已没有过高的奢求,家人平安喜乐,就是最大的心愿。我也祈祷,有生之年,我们还能去看大海,还能与它尽情地依偎,还能被它感召和激励,它还能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