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理性武则天太平公主随谈
(2025-03-15 17:57:41)
标签:
金州hnlk |
分类: 文 |
逻辑理性武则天太平公主随谈
2025/3/15。16.56
武则天主政,在古代的逻辑理性下,没问题的,她是皇后。
第一个有吕后,最后一个有慈禧,中间也多了,而且因为符合逻辑理性,不是这边的也如此,如,萧太后。
皇后太后在特殊情况下,都是可以主政的。
这个逻辑上好理解,就如,你妻子也是可以当家的,一家的,因为最终都要留给孩子,孩子是你们的。
至于武则天登基改周,一般也不承认这个朝代,就当她玩呢,她爱玩,给人改名字什么的,给部门改名字。
太平公主不同,她是公主,公主不能主政的,没有女王制,女王制是产生在贵族制下,就是王只是一个综合和和解者,统筹者。
在纯独系中都不可能有女王。
皇家体系不是王贵族体系,是一个纯独系。
为什么公主不能主政,如果能,那么很容易让公主夫家用心,那就变了。
太平公主无法主政,是因为她公主的身份,所以如果你要说,要认为太平公主的悲剧,那是根本逻辑上的。
就想起一个电视剧,《贞观长歌》,这么多年我还有印象,因为认为拍的比较真切,比较符合历史真实,很少见的古装电视剧了。
其中提到李恪,就是李世民说很象我那个,如何都无法继承皇位,因为他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如果他继承皇位,怎么办。
这就是古代结构中的根本逻辑。
说到这,又想起个有趣,也是电视剧,如今的电视剧,能看的基本没有了,忘记名字了,是说,少子继承制,看到这,第一集吧,我就没法看了,就没看。
为什么长子继承制,逻辑上特别简单。
一,确定性,第一个,不可能比长子更长,但可能比少子更少。
二,便于培养势力。
少子,更小的也可能的。而且长子已经势力稳固了,故意引起纷争啊,主要是确定性。
古代,只有清,不是长子继承,是指定,本质上是清根本上是部落制,有铁帽子王之类的,有八旗,各有旗主的。只要是择优的皇子就行。
太平公主才能如何呢?主政需要根本策略,不是小聪明,不是投机取巧。
就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
让太平公主陷入根本危机的是,李隆基登基,他爹让位了,而谁造成的如此呢?太平公主啊,不知怎么想的,那个位置太重要了。
当李隆基是太子的时候,他确实不好斗过太平公主的,那是他姑,根本上那属于私斗,各自势力,而且李隆基他爸爸,特别重视手足感情,受伤害大,个人也淡泊,皇帝当不当,他无所谓的,真无所谓的。
李隆基他爸爸是皇帝,一方面,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公主和太子,是私斗。
一方面,一个是自己的妹妹,一个是自己的儿子,而还手足情深,是绝不会伤害太平公主的,丞相,唐是群相制,当过是六个还是多少,记不清了,4还是多少,反正一半以上都是太平公主的人,那客观上等于主政了,唐是群议,能如此,是皇帝,李隆基的爸爸,尊爱太平公主这个小妹,这可能也是后来李隆基登基后,客观废除群相制的原因,他那时候肯定没少受气。多数说了算。
而,一旦李隆基登基,他是皇帝,那么,他和太平公主的争斗,就不是私斗,而是社稷与个人,那能行,很快,太平公主就完了。也是悲剧,姑姑,可能也是后来李隆基特别重视两点,一个是,家族感情,很厚待宗族的。一个是,百子千孙院,弄一起,不让扶植个人势力,这样就不大可能争斗了么,谁知后来被人一锅端了,都没势力和实际能力的可能。古代结构的根本问题所在了。不多谈了。
而让李隆基登基的,是太平公主,这,不知她怎么想的,还是中计了,反正看来很奇怪。
而,武则天在这方面,那是很看透根本的,孩子都远放,蜀地,只要都城中没有皇子,就很难废她,谁取代呢?而要远程去接皇子,这肯定会有动静。不是在城里,祸起东墙。所以一直到武则天病的都动不了了,才政变。
武则天,厉害的。古人多评价她,贤而不仁,就是她心狠手辣,自己孩子都下的去手,公主,皇子,但她很聪明,很贤能的。
在处理大问题上,清楚明白的。天下还在发展,没动天下。尤其是坚定保持了唐太宗的很多优秀策略,如,群相制。其中著名的,如,狄仁杰。武则天确实很喜欢狄仁杰的,不过狄仁杰不是断案的,也不是靠断案起来的,那最多是个侦探。也不多说了。
而太平公主手下,没有一个能人。
在大策略上也根本问题很明显。
那么理想谈,太平公主如何能最好呢?
如果她非要主政,喜欢这么玩,那么,就要保好她哥哥当皇帝,只要她哥哥当皇帝,以她哥那个性格和情怀,绝不会有从上而下的命令伤害她的,而从下,她的势力够,李隆基也绝不敢在太子的地位而伤害姑姑的,因为在这个角度是私斗。也不敢逼迫他父亲的,这是大义。那么,太平公主就能实际主政,至少玩的还能玩,然后,就看,她哥和她谁活过谁了,要是都活不过她哥,那,一生了,要是活过她哥,那,时间越久对她越有利,不论是积累力量,还是年长慈悲。都很可能安享。
最根本的,就好好当公主,吃喝玩乐,随意,只要别主政,李隆基应该会容她安老。
而她要主政,而且和李隆基势同水火,那肯定,必有一亡了。而从根本角度讲,公主的身份根本上限制了她。而李隆基的身份,能力,她不是对手。韦后李隆基都能拿下来,他伯母。
皇家的事啊,他伯母和他堂姐妹,姐还是妹啊,可能是姐,安乐公主,毒死了他伯父,他又兵变,杀死了他伯母和堂姐。
平凡也有平凡的好啊。
但李隆基没有足够必要,就是只要太平公主不是非要夺位主政,他是不会动太平公主的,那是他姑,和伯母堂姐,这不是一个级别的。就跟若不是他伯父不在了,被害了,他是绝不会兵变动他伯父的。也是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奇怪。只有李显,李隆基的伯父,活着,韦后和安乐公主才能胡作非为,一旦没有李显,那,另一回事了。那当时,逻辑上,那李旦,李隆基和他爸就是最近的了。有一争的可能了。糊涂啊。
糊涂的还有太平公主,差点随口说出男女。唐,女性还是很强势的了,空间很大的了。
古代结构的根本问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必定需要凶险的争斗来进行一种选拔一样,运气和能力,而当时复杂局势中胜出的李隆基,又等于一手送走了唐。
选择的范围太小,执行的平衡太少。
从安乐公主,号安乐,从太平公主号太平,就可见多受宠爱,娇惯坏了吧。反而害了她们。尤其是太平公主,这名号,且不论怎么来的,被接纳认定,以太平为公主号,可见宠爱。这你不能出事啊,出事太平出事了,太平天下。
千古事,一声叹息。
多说一句,汉唐都是很耐受的,汉,还西汉东汉,唐,藩镇割据之后还支撑那么多年。根本上是,汉唐给予众人很多实在的好处,汉的与民休息,不扰民。唐早期,对众人很好,很爱护的,有很大公平性的。所以,你看唐,折腾成那样,还能继续。尤其是武则天后,短期内,混乱频繁,但天下依然安定,没什么事,一方面,根本上是武则天遵守了唐太宗的结构建制,结构保障力很大,一方面是,人心向唐。太宗高宗甚至武则天时期,对众人都很好的。由于睿智,主要是唐太宗和武则天了,高宗是个糊涂好人的,高宗时候也基本是武则天在主政,很能看透本质,不扰民,结构体系保障,对众人安平得利,风尚容纳,宽广仁爱。
后来的问题,古代结构根本的问题了。汉唐风尚都很宽广的了。
金州。2025/3/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