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制随论
(2025-01-10 12:12:09)
标签:
金州hnlk |
分类: 文 |
君主制随论
2025/1/10。11。35
君主制比现代结构是不好,问题很多,但君主制是个正经结构的。
所谓正经结构就是存在基本的平衡。
所以君主制在人类文明中持续了数千年,可以说是文明的自古,没有君主,大洋彼岸是第一个,二百多年而已了。不到二百五十年。
人类才二百多年没有君主,今天也有很多文明是有君主的。有些改革了。
一个结构必须存在平衡才可能具有稳定和长久,而稳定才可能产生繁荣。
君主制的平衡在哪里呢?就是,君,臣,民。
君主和臣不是一体的。和民也不是。根本上是三者的。
所以一旦有引发民愤的大事件,君主先做的往往是,惩罚臣以平民愤。
古代最近的如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件,本来谈不上是大事,也都清末了,当家的还是慈禧,但因为影响太大了,引发民愤了,亲自处理,处理好多官臣的。
君,臣,民,是具有平衡性的。
虽然这个平衡非常不稳固了。因为这个平衡点主要是君,所以自古明主昏君,都是关键了。
现代文明中一些是君主立宪,其本质就是稳定君主制中的平衡。最直观的平衡当然是管理者臣和被管理者民的平衡了。其中也有很多细节完善了,不多讲了。
见一些人,谈君主制的问题,君主制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但它是个正经结构的,所以不仅存在久,而且在任何相关著作中都是当一个正经内容正经谈的。
这就如吃不上肉,吃菜,是不如吃肉好,但菜确实是可以吃的,不是吃木头,甚至吃更不可吃,不该吃的。并不同于现代思辨谈的威与极的权。那个存在就很短了。之所以那么说,就是完全失去平衡可能的。所以也会出现很多荒诞绝伦甚至具有大毁灭的事件。
但,你看人类君主制时期,各个文明,并没有出现多少荒诞绝伦和大毁灭的事件。君主制是具有平衡的。是正经的。
多说一点,见一些人,谈唐后氏族的衰落,认为是好。
这个,不是的,在君主制中,贵族氏族是制约君主的。
从结构谈,君主制的核心问题,就是君这个平衡点不稳定,容易出问题,那么,任何能制约君权的都是有利的。
氏族贵族对君权是有很大制约的。
唐后因为种种原因,科举和黄巢起义的针对屠灭,氏族消亡。
带来的结果也很明显,宋明元清,江河日下。
没有平衡就不会存在变革可能。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就没有任何变革可能的力量。即使有,变革也不会是为了民众。因为没有平衡。这种自发的偶然往往难得而短暂。
当然,还是一贯的那句话,任何结构的目的都是为了文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方式。其实并不必执着于形式,连现代文明也是的了,也在不断变化完善,经过多次根本性的改变的,如,到众选,这没多少年的。在结构上的要点,就是要获得平衡可能,越是平衡则越是稳定,越是稳定则越可能繁荣,越是平衡越是具有变革的良性可能。很好理解,平衡就具有了多个力量,当一个力量认为对自我好,就会发起变革,而其他力量认为也好,就会认同变革,才能变革。所以现代文明的变革很缓慢,需要平衡力量的基本都认同,但一旦发起,往往是必然良性的,这种积累和进步是几何速度的,所以即使现代文明五百年来,真正的变革不过两三次,一次是工业革命,一次是1975年后的社会三大平衡,知识引导下的政和舆论。但带来的发展是奇迹的,就是叠加的几何速度。叠加加速度的。
古代的变革就很少,因为平衡性很弱。尤其是知识进步的多种力量的可能平衡。
社会总需要变革,而变革必须保持最大良性可能。这是目前现代文明结构的优势,因为要如此,必须具有稳定平衡的可能。在知识主导下的,群体思辨和政的得当高效。这是现代结构的优势。
也是目前认为能更好走向稳定与繁荣的最好形式。
这在逻辑上是很清晰的了。
但注意,这不是必然的,为了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但任何形式都不能说是必然的。同样,很多看似现代文明结构下,发展的也不好,问题也很多很明显。
人类的文明目的是明确的,就是稳定和繁荣。根本上是人人,绝大多人,都好,更好,越来越好。但方式是具有多元可能的,这有复杂的思辨和实践反证了。根本是实践了。理论思辨是为了减少实践的问题,因为实践毕竟是直观的,如果出问题,往往是很大很普遍很难挽回的了。这是理论思辨充分的价值。也是人类近五十年来,尤其是先进文明,问题很小,发展很快的根本所在,就是知识自在和进步引发的普遍充分的理论思辨的完善。这是人文科学的巨大价值和根本所在之一。另一个是群体素养审美道德良知了。
金州。2025/1/1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