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策略
(2024-04-16 09:31:13)
标签:
金州hnlk |
分类: 文 |
古代的大策略
2024/4/16。8.56
我想起两个来。一个是,战国时候秦国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一个是汉朝汉武帝时候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
逻辑上辨别一个策略,要分三点:
1,策略之前的困境。
2,策略应对的根本。
3,策略之后的效果。
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前,秦历经约六百年,就是站稳脚跟,谈不上什么发展,没有思路。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后,不出六十年,秦就一统天下了。四十多年吧。
就是个思路的问题。
远交近攻的思路也很简单,就是距离远的,交好,距离近的攻击,占领拓展。
秦之前的困境就是找不到一统的方法,不是一统了,它的目的本也不是为了一统,就是更好的发展的方法。
远交近攻的思路解决的根本就是如何发展,在古代来说就是土地大人多,农业时代。
这个策略的效果也很明显。
你想过没有,以春秋战国谈,古代中华是具有和今天欧洲诸国一样的可能的,不是一定大一统的。
这很好理解吧,春秋战国,其实不仅了,周朝都是这样,已经维持了八百年了,之后到今天也不过两千年,它是有如西欧诸国一样的小国鼎立到今天的可能的。
但因为远交近攻这个策略,一统了。到今天。
划时代的策略了,虽然看起来很简单的样子。很多策略提出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很简单啊,可提出之前,举世,甚至历经那么多年,数百年,至少对于秦来说,只有范雎想到了。这就是大策略。思路。
类似的如改革开放,经济为主,很简单的思路啊,提出之后,觉得没什么啊,可之前,没人想到的。特别简单的如甚至到今天,很多社系文明,还是想不到不相信。
而对于策略者,在提出策略的时候是都能看到结果的了。
主父偃的推恩令。就是让诸侯王分封地给自己孩子们。
之前的困境,诸侯王的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太占用经济了,并不是一些人想的主要是威胁朝廷。
逻辑上论证这个很简单。
汉之后,除了西晋奇特的逆又实封诸侯王实验一下,结果很惨之外,都不再实封诸侯王,也就是诸侯王都不再具有治权,只享有赋税,也就是不存在威胁朝廷这种可能了,但再也没有之前那样封过万户侯,极少的,千户都少,几百户都很大了。
诸侯王的问题根本是经济问题,很多问题,大的小的归根都是钱的问题。如清削三藩,一个主要理由是,天下赋税三分之一都给他们了。钱的问题。
汉也是的。
或说,不对啊,首先,开始都那么封怎么不缺钱。
其次,推恩令不是削减封地,是分开。还是那么多。
这也好解释。
开始不那么缺钱是,皇朝开始吃俸禄的人少,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需要的消耗大,还有各种奢侈。所以才会到削藩。
这也恰证明了削藩的目的不是因为威胁朝廷,开始就威胁。而是因为财政,随着发展,机构越来越庞大,吃俸禄的越来越多,而农业社会,就那么多东西,财赋靠积累,快速增加很难的,但吃俸禄的人员可以快速增加,一代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的,而且还多妻妾多子多福的情形,后代太多。吃俸禄的越来越多,财赋不够了。
削藩根本是为了钱。
虽然看似分封开了,整体还是那么多,但,可以剥夺。而且不会引起其他大的抗议。没事就找点事,剥夺封地,渐渐就收归朝廷财赋了。那帮所谓诸侯,不找它们的事,是没事,找它们的事,都是事的。汉武帝就曾一下子剥夺一百多个诸侯的封地,那时候封地最小是县,虽然县也小,这都是财赋。主要是为了钱了。
推恩令后,温和的解决了藩镇问题,主要是朝廷财赋问题。这个解决方式非常巧妙,看似为你想,让你觉得很好,的潜在剥夺。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思路的,整个古代再没有出现过如此巧妙的。为你想的让你觉得好的剥夺你。
就如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一个论述,让奴隶觉得自己是主人的奴役。很巧妙的。
总结一下:
1,很多大策略,提出之后,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啊,谁都会啊。可提出之前,是很难的。2,策略提出者是明白策略结果的,策略是大智慧才能提出的。
3,策略当然执行了才是,也需要一些机缘巧合之类的。
当然,古代的策略,因为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是根本不同的,对于今天多价值不大了,如,远交近攻,是古代农业时代,土地和人口比较重要,因为这是生产之本。在今天工业社会,是人才和技术了。如,推恩令,这是皇朝体系下才可能有的。
但其思路有些是很有趣的。
想起这两个是,一个是,新思路。可以那么想的。
一个是,巧妙的变通。
算,有趣吧。偶然想起,随意一谈。
金州。2024/4/1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