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比

(2023-09-25 04:39:06)
标签:

本质

金州hnlk

分类:

生活比

2023/9/253.30

从一个存在的逻辑谈,人们工作基础是为了生活,再高点,更好的生活,再高点,获得自我人生的快乐,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基本的生活,就是,食住衣行。

一种比法是很科学的,见很多人发视频使用,就是,当地一小时的最低薪资,这是确定工作就能保障的,去超市,普遍基础供给场所,买食物,看能买多少。有些一个小时的最低薪资,够买一周吃的。这里说的不是说节俭,也不是说奢侈,就是正常的,正常普通是主体。

很多所在都是通过对比展现的。有很多比法,比自己的以前啊,比别人啊,很多角度。一切几乎都是在对比中呈现,一个文明具有最广泛的对比的展现,往往是比较完善的,不怕比。同样,畸形落后的都要尽量防止展现对比的可能,

 

基本的生存付出就是工作,基本的生存需求就是食住衣行。食物的对比,居住的对比,穿衣,这个倒不是华丽,主要是满足需求的对比,最简单的是各色各样,行的对比,这个方面比较多,如出行成本,车票油价。

所以有些域其收入似乎在绝对谈并不高,但生活的很适宜,绰绰有余,收入和支出比的,有的域看来收入挺高,但活的很累, 捉襟见肘。生存环境中的收入和支出问题。

 

这让我想起一个电影,可惜名字忘了,欧的优美的乡村生活爱情那种吧,德还什么,反正就是那片的发达域,女主角是在估计看样子就是一个村里,办公,不是村长,就是一个普通办公人员,说来如眼前,可惜男主角我也忘记了,穿着打扮也就正常,村子样貌也谈不上很新,很古旧舒适那种,住户也不多,点点缀缀,路也是有年头的那种石板路,应该就是很普通舒适的一个村子。花草繁盛,仿佛简单,路也古朴,很舒适风。

倒是没提女子收入多少,生活成本多少。我印象深的是,就那么一个村子里的普通办公人员,她每年还度假的。有假期有能力,悠闲生活。田园风格。

一个现象往往无法精确判断的,我当时也就是感觉田园怡美,风景愉人。

后来恰巧看到一个华人在威尼斯开餐馆的视频,他应该就是为了给自己餐馆打知名度了,也就是那种普通的小店,门面店铺,一间房那种,不是大酒店,他雇个工人,一个在威尼斯的混血儿,这个工人听他开的薪资也不算高,两千还是多少,当然他那边钱兑我们这边比较多,就这么一个很普通的打工者吧,端盘子的,他每年也度假,也有假期有条件。

这对于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了。尤其是资料映照。

 

这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发达域,货币的绝对值比较高,这对于食物购买很明显的,食物是一个国际准则的,但其他生活服务,如住,是自己域内规则的。很少见,他们有住的问题。而且一般住的还都挺好,落地大户。有很多都运行很良善,这里就不要说人多的问题了,这个主要是人口密度了。具体城市的,地域的。

 

这让我有一种感触,从逻辑和实践上,就是,存在是一个对比问题,收入和支出的对比。

人的支出,基本生存就是,食物,住所,服饰,行的需求。

如果为了未来,孩子,教育。

人生特殊存在,医疗。

主要就这么些,说来也简单。

 

这么说又让我想起学校,如今初中是不收学费了,杂费其他还收。听闻本地有个初中,每月每个孩子都要支出六百的,不是住宿吃饭那种还,就是老师让印卷子,买资料。免费的成最贵的了一样。对于本地是很大的支出了。到,假如只有一个人工作,还不是最低那种,就是中等收入那种,就很艰难才能养自己和孩子,甚至生活都不是节俭的问题了,就得到最低生存,有个馒头咸菜能活就行那种。艰难艰苦了。

我想起我小时候上学时候学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几块钱,可以根据食物折算下,等于几十个鸡蛋,那时候鸡蛋也便宜,一毛一个,有些反应那时候的影视,上学交不起学费,拿一篮鸡蛋去了,那个是够学费的。然后,就没其他收费了,下学期了。

看个病,几毛钱的药够了。基本就很少到一块的,即使去大医院,一般的问题,大部分都是一般,不一般的一般也治不了。那时候技术确实没今天好,但,对于普遍来说,医疗成本是较低的,即使和今天对比。

 

现在我想,我要谈什么呢我?年长迷失了。

简单一句话就是,在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这个举措当然好,越高越好,但别忽略,生存是一个收入支出比,是一个整体的综合。

就想起昨日友人来,去吃早餐,算是较好一点的了,但也在正常范畴,绝谈不上奢侈,一碗肉汤那种,要20元。 本地最低的小饭馆的面也要10块,就是一碗面条米线烩面那种。如果按20算,一日三餐,60,一月要仅仅生存的吃饭,要两千左右,如果按30算,一份10元那种,最低的了,一月也要一千,也就是如果一家四口人,有的更多,有长辈,一个人本地月收入一万,仅够吃可以的饭。这或许是为何小饭馆基本都没人,都在家做了吃的原因吧,但,小饭馆确实是一种食和行的必然。

我记得我小时候,各个小饭馆,路边摊都满满的都是人,傍晚时分,非常热闹。都有时间,也消费的起。如今都很萧条了。

那么,我就想为什么这么高,形成了一个对比明显的落差,本地收入基本就两三千,好点的三四千,吃饭的成本却都这么高,如果要两个人正式点吃,几个菜那种,那基本都二百元靠上了。一次我和友人两人吃了四百都没吃饱,我就很吃惊。

为什么会如此,以前不是的。我理解就是,因为本地所谓大发展,高楼大厦,各种成本都上去了,如,店面的租金,是富裕了一些人,但给更多普通的人,带来了更大的生活成本,反而更艰难了。

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奇特但很普遍的现象。

不是遵循规律的在发展,而是硬发展的,投入大量资金,形成了一个普遍成本的提升,大于普遍薪资的提升,大大大于。落差比就很明显了。

很多类似的地域的薪资,不是那些人生活不易,生存都属于很难。就无法支付生存成本,更别说房子的问题了。

一方面是利益的截断,用在很虚妄的地方了,如路边都移大树,等不及树自己长大,直接移大树,每个房子装满灯,不是商家行为。利益没有返回群体。

一方面,过度掠夺的叠加,最后要普通人承受。承受不起。

其现象就如,门店很奢华,顾客很少,最简单的如小饭馆,基本都空空如也。然后,倒闭。随着倒闭,成本更叠加,就需要存在的更加大掠夺,恶性循环了。这是崩溃的根本。恶性循环是崩溃的根本。就如良性循环是发展的根本一样。

于是会造成一个情况,似乎满目繁华,本地就是,高楼大厦,林木成荫,很美好感,但人们真实的生存,却日益更加艰难了。艰难到都到吃的问题了。吃的艰难了。

有人问如何破局?这要大局,那复杂且难了,要说个人,那逻辑上只能是不走寻常路了,这也是一些学者说,道德沦丧之类的来源吧。

逻辑上人道德沦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生存艰难。如果生存适宜,道德自然就具有了。希望越来越好吧。

要科学谈,我也只是想起两个词,循序渐进,和,规律。

这也会形成一种对比现象,就是有的人真的觉得很好,存九位数还没人敢动那种,有人就真的觉得非常艰难,没法活一样。形成了明显的分离。

这个现象当然不是个好现象,根本是最坏的现象,因为多明显啊,这样,一定是觉得没法活的人极多,极大占比。不仅众生艰难,而且有造成群体大毁灭的隐患。

 

也只是想谈,生存的对比,不要截断利益作用于虚耗,也不要太叠加掠夺,形成人的普遍困境。这些要真处理起来,还真不是很难,不仅有先车之辙,而且就跟一个人别玩那么多虚的一样,并不难的。难的是不想处理。这也是独和群不同的明显表现,如果是群主导的,不处理不行,必须处理。独的往往就容易被忽视这种根本危机,以至于颠覆的大灾难。可悲可哀可叹。

但愿是多虑了吧。深夜想这个,想的都是啥,仿佛是废的要融入时空中的大思维来获得一些存在感一样。好好的,一切。希望。

 

金州。2023/9/254.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产品的趣
后一篇:事与愿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