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模糊的学思

(2023-09-05 09:02:27)
标签:

金州hnlk

本质

分类:

模糊的学思

2023/9/58.28

有次和人谈中西学思的不同,一时难以详述。就举了个例子。上过高中的应该都知道的。

诸葛亮的《出师表》,自古至今被盛赞的一个文章,文采情怀。主要是情怀,而自古被盛赞是因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忠。

这里不是要谈这些的。

我就举了两句话,我上学时候读到这篇文字,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我记得这两句,印象中还记成亲君子了。是觉得很疑惑。

怎么是贤臣,怎么是小人呢?

 

就不由想起唐的一个事情,李贽说卢杞,大意是说,这个人奸诈的很,不是个好人,奸臣。皇帝就说,我觉得他挺好的,挺贤臣啊。李贽说,那是啊,你要是觉得他不好你怎么会用呢?

这个比较符合逻辑。一般谁都做自己认为对的。和自己认为好的人交往。要是知道朋友是个坏人,怎么还会当朋友,当朋友是觉得是个好人。

那么,怎么是贤臣,怎么是小人呢?

看似很简单很分明,实则很模糊。

 

我们的古思多是这种模糊的。

《出师表》除了表忠心之外等于什么都没写,就那,南宋的陆游还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虚对虚还玩嗨了,继承的。

 

而看西,概念不是模糊的,是清晰思辨的,如,阿克顿认为权力导致腐败,有逻辑的,人的私欲的自然。

逻辑很简单,如果没有私欲,那不是个完整的人,畸形,私欲是正常人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解决不了这个,就解决不了腐败。

这种逻辑的思辨很清晰,就如,一个聪明人,有作为的官员,聪明具有人性自然,在权力下必然贪,反之,一个不贪的,缺乏人性的自然,做不成事。好事做不成,坏事可能还做很多而认为是好事了。连自己都没有的人,怎么会有他人。都没觉得自己是个人,会觉得别人是个人?

所以这个不是能从道德解决的,而是要体系的制衡。不让一个人形成权力尤其是绝对的权力。这里主要是平衡和监督。

或说,那可能吗,总要有人去管理啊。可能啊,管理不是行使权力,是行使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网站文字管理,如果他具有绝对的权力,想删谁删谁,看谁不喜欢就删谁,或他公正点,看他认为不好的就删,问题偏差都很大了。

但如果他只是行使管理,而规则界定了言论自由,具有权力的是更高的思辨的规则,那他不能删,也不能敏。当面临如此可能的时候,他需要更综合的规则,更平衡的裁定。

他是不能随意的。

再举个例子,如,如果绝对的权力,说杀一个人直接就可以杀了。而行使管理,一个人要有罪才可惩罚,而有罪是要审判的,审判也不是法官想怎样就怎样的,不仅有思辨的规则,法律,立法是群议思辨的,而且过程有律师之类的辩论,有陪审团之类的审视。

也就是这个权力的根本是思辨的规则,而行使中是被分解的,群体行使的,就让一个人无法做出随意的决定。

 

看古文,大多都基本等于什么都不说,说的不多也很模糊。

看西学,现代的,自《新工具》培根之后的,说都很清晰,并且把认为该如此的逻辑清晰摆出来,连思辨过程都摆出来,可以去质疑审视。

类似科学了,科学之所以是科学,是科学试验这个,只要摆明条件,任何会做的人都能得出一样的结果。

 

不是君子小人这种,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看似清楚,实则非常模糊,逻辑上更容易指向的是,我觉得你是君子,你就是君子,判断标准不清晰,很归结为个人的主观。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多说一句,先汉后汉的问题也不是贤臣小人的问题,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如何就任用贤臣,如何就任用小人了呢?

另一个自然是,任用的时候都觉得是贤臣,知道是小人,谁任用啊。

一趣吧。

 

金州。2023/9/58.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好时代
后一篇:一些遐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