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与逻辑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诗 |
误导与逻辑
2023/5/29。18.24
不怕死,逻辑谈,最容易导致的是死,就如不怕火,最容易导致的是被烧伤,看不到危险,最危险。因为这本该是怕的。
就想起一个电影,某百,抗争英勇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个女子,当时的名人要人吧,隔岸观火,看到英勇作战,慷慨激昂说,大意是,若是作战的都不怕死,敌寇怎能获胜什么的。
这让我想起岳飞,岳飞说,大意是,文不贪财,武不怕死,什么都好了。
这当然不符合逻辑,因为不贪财,是品格,和能力没有必然关系,不怕死,是勇气,和作战素养战术也没有必然关系。
思辨上如此,实践上也是的。
就想起更早的时候,战国时代,有个名将,李牧,在防范匈奴的前线,他派斥候,哨兵,侦察兵,都找贪生怕死的,不找勇敢不怕死的,因为不怕死的看见敌人,就冲上去了,就死了,怕死的看见敌人就跑回来,他需要的是把这个消息带回来。
作战从逻辑谈,大约有三点关键。
一,作战素养,体能,作战技巧。
二,装备。
三,战术。指挥的事情了。
实践上也很好明知,不怕死,对方确实强壮太明显,就打死了。
装备上,如那边西部时期印第安人,他们不怕死,很勇敢,装备差距太大,惨败若不是人道就灭绝了。
战术上,上个世纪早期的所谓围剿反围剿,不怕死的硬抗,伤亡很大,几至灭亡,后来还是靠战术逃脱发展起来的。
淞沪会战,距离比较近,也由于学术时风的诸多因素,比较模糊,但即使它们公布的数据,这边参战约70万人,战死约30万,几近一半,你说他们怕死?且不说情绪上觉得是不敬。在客观上也不符合真实。战损近一半的作战,说作战的人贪生怕死才失败,这,一声叹息吧。
当时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作战素养,装备,战术上都差距太大。不是贪生怕死,70万人战死30万还贪生怕死,这,还是一声叹息吧。
很多误导多类似如此,看似激情,忽略了客观丧失了逻辑,无益于事,就如如果认为淞沪会战,是因为贪生怕死战败的,那以后就专注培养不怕死就好了,那能行?认知到是作战素养,装备,战术上的差距,才可能战胜。
逻辑指向真,也带来真,而误导不仅无益于事,还往往容易坏事了。
从思辨逻辑到客观审视,是很好的一个思考切入。
金州。2023/5/29。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