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展示的三重问题
(2023-06-17 10:17:13)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捕蛇者说展示的三重问题
2023/6/17。10.01
柳宗元《捕蛇者说》千古名篇了。它展示了三重问题。
一,“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这个事的起源,不是什么理性思辨,就是偶然,太医用皇命,太医觉得这个好,所以通过皇命成了政策。
很随意很偶然。
为什么说缺乏思辨呢,是医生本是救人的,而这个活却先可能杀人。而且不是必然能救人,不是急用,可能就没用呢,但却极大可能必然杀人。
二,这么凶险,为什么还有捕蛇者呢?
蛇可以当租赋,蛇毒,赋税更毒。
展现了当时赋税之重。“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三,柳宗元是个书生文人,“余闻而愈悲”苛政猛于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然后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问题,柳宗元就是官,被贬,级别低,他是官,他知道这个事情,还是无可奈何。
一个太医就可以兴起这个事情,而一个地方官对这个事情无可奈何。甚至都没有上报的权力,别说取缔,只能希望朝廷管事的能看到。这是最大的可悲。
这个最大的可悲是,即使看到,不当回事,能怎么。也不能怎么。
这就牵涉到逻辑上一个很根本的推断,不这样,能怎样?所以有感恩一说,对你好要感恩,因为它不对你好,你能怎样?这是古代文明重大直接冲突和一切问题的根本了。没法制约,没法平衡,就没法合理公正。
金州。2023/6/17。10.12
捕蛇者说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饥渴而顿踣 一作:饿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