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限
(2023-02-19 00:09:38)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法界限
2023/2/18。23.48
法是规定的界限,用界限来产生安全感。
首先应该规定的是执法者的界限,因为执法者是强力者,是法的化身,也就是,法最先该规定的是法的界限。否则,破门踏户,撕对联,任意没收,闯家里打人。
法的界限在哪里,执法者的界限在哪里,在什么时候可以破除界限,这是法最先要明确的。
执法者不能擅自闯入别人的住宅,因为法维护的安全感的界限,如果非要闯入,需要相关的思辨,需要搜查令。不能破坏任何人的财产,法维护的是财产和人身。
法令的清晰,对法的界限,执法者的界限的清晰,是法界限的基础。
否则,法令一旦失去其界限,将很难被认同一种公共安全规则,维护每个人的安全的一种规范和妥协。那么抗暴就会成为正义的行为,法维护的安全秩序就被破坏了。
法的最典型体现,在法的界限,执法者的界限上最明显。
没有在法和执法的界限上的任何增加,都不是法的完善,而是法的更加侵夺和残酷。是对安全感的更加破坏。法所造成的问题是普遍的,比任何个人的暴行都严重的多,同样,法所造成的安全感是普遍的,比任何个人都客观的多。这是现代文明,一个典型表现是法治文明的原因,尤其是对执法和法体系外的法者的高度支持与认同,如,律师,因为法的本质不是处罚人,而是维护群体的安全感,群体就是每个个体,法体系外律师的审视,即使是法的漏洞也有益于法的完善,更大的价值是,让法不会妄伤一人,疑罪从无的道理根本也是如此。因为即使放过一个罪人,一个公共的安全感体系价值更大。疑罪从无,不是不放过一个罪人,不冤枉一个好人,这怎么可能做到,只能取一个,疑罪从无,是宁可放过罪人,也不冤枉好人。同样,疑罪从有的本质是绝不放过罪人,宁可冤枉好人,逻辑上是错的,因为冤枉了好人,就放过了罪人。在逻辑上,疑罪从无的逻辑是很简单的,是唯一的逻辑真。
也就是法本质提供的是安全感,是宽容,是保护,而不是惩罚,不是拘囿,是维护安全,塑造安全感中人们的一种妥协共识。这种妥协的目的是为了各自的安全感,所以法的首先是限定法的界限,执法者的界限,因为法根本上保护的是人,每个人。她带来安全而不是恐惧。这是很简单的,很多所在本来就很简单,变复杂是因为诸多复杂的原因。恰如奥卡姆剃刀学说,法简约到最后,就是,是保护,而不是伤害。是保护每个人。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
金州。2023/2/1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