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力
(2022-03-23 10:27:30)
标签:
金州hnlk趣 |
分类: 文 |
鉴赏力
2022/3/23。9.30
为什么一些文者爱说唐宋,至少唐宋的鉴赏力是很高的。
杜甫谈过: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就是为他们辩解,风格近似于骂了,亏杜甫脾气还算好吧,这说明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王杨卢骆不行,杜甫说,这是很行的,行千古。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了。他是对的。鉴赏力很高。
而当时,谁在看不上初唐四杰呢?不知道了。不值一提了。真身与名俱灭了。
鹅鹅鹅,今天还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滕王阁序,虽然就是凑词了,凑的很词。一千四百年左右了。如新。如今。
到了韩愈,说: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韩愈的诗写的是真不咋滴,但道理很明白。可能对宋诗有很大影响,宋诗比较重视讲道理,而且很推崇韩愈,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韩愈苏轼都算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了,影响很大的。宋人文化层的自我定位很高,很学者,说到这,有个有趣,诗是正宗,词是诗余,玩呢。宋人写诗是很正经的很认真的,写的都不咋滴,写词是很不认真,不正经的,宋词是宋的代表了。或许文学真的是自由且自在,是一种活泼的可爱和真挚。
韩愈是当时最高大学的校长,就那么一个大学,他为什么说李杜光焰万丈,应该肯定有人看不上李杜了,而且很有声势了。当时谁在骂李杜?不知道了。
他的鉴赏力也很高。
到了清,有个赵翼,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他觉得李杜不行了,理由是,不新鲜了,这。哈。
然后希望代有才人出,出了吗?别说清那么变态的发型都一致的,连明都没出。这不是想出就出的。
他是在批评李杜的,谁在维护李杜呢?没有。不知道了。
不仅是鉴赏力丧失,人们也不在乎这个了。
宋的鉴赏力也挺高的。
有个词人,今天认为非常了不起了,有两个词人写的非常好,一个是李煜,这个有点天赋。和李白一样,非常天然真挚热诚飘逸。一个是柳永,很真切。
柳永写过一首词: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看不上爷,爷也看不上你。当然是恣狂,发发牢骚了。不过他也是真骚。
传播很广,皇帝都看到了,说,你既然这样,那你玩去吧,玩完了。不让他科举了。说不行你就不行,你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柳永就自称,奉旨填词。
皇帝也没怎么他的,宋的繁荣,真繁荣的啊,这里不多说了,和宋的君主非常尊重文人有关,文人会带来一种活力活泼鲜活,最重视文人的时代了,比较尊重,开国君主赵匡胤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知道丧失文化的可怕,他亲历过五代,特意立碑警戒后人,三条:
1、柴氏家人不管犯了多么大的罪都不能杀。
2、要优待文人和士大夫,不能乱杀。
3、前两条不遵守者必遭天谴。
~~~
他的后代,算是他吧,他弟弟的,他们赵家的,很遵守的。也是厚道人。
另一个关键是,宋的君主不越界的。不喜欢柳永,好,我不让你当官,我管这个。但我不会伤害你,也不会禁止你的作品,这不是我该管的事。
类似欧洲的一个事件,画家马奈的,有个展览,他是没入选,但还有个候补类的展览,他入选了,当时的君主看了,看到他那幅画《草地的午餐》,有光的,不喜欢。但也没说,处理马奈,或把这个画给毁了,画一般就一个的,不是文字方便传播,那君主说,不要办这个展览了。
办展览他能管。
柳永的词如何呢?南宋叶梦得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这是什么个概念,超级流行。民间鉴赏力也很高。
多说点。说起宋的君主是很明白自己该管什么的,不该管什么的,给族群留下了丰盛的文化,到宋词,我们古文化精妙,很展现了。也算最后了。一个族群令人向往,归属感,祖先,热爱,是它有过好的生动可爱的文化,文学艺术。人类的最直接展示。人类的精神。人不同于动物,在这个,所以文化文明族群的追溯,最典型最丰富的最确定的是文艺作品。
唐,唐玄宗是个转折。有很多综合的原因。比较直接的是节度使问题。
比较根本的是,两点。
一是,他太重视二代。人才比较堵塞了,他自己说过,很多重臣要在二代中找。虽然古代都有这个问题,小圈子,但他比较明显了。这不多说了。
二是,太重视实干,这不好吗?好啊,但太重视就不好了,缺乏了策略的平衡和大局观。这是他开始用姚崇,姚崇擅长处理具体事务,救时宰相,后来用李林甫,李林甫更能处理事情,精干的刀笔吏,但,都没什么大局观,尤其是李林甫。实在是没那个能力。没那个思考能力。结果造成了,朱门酒肉臭,看来很繁华,路有冻死骨,严重的大局失衡了。你看唐太宗时候魏征在说什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很多都是大局思考的。咱自己想不明白,咱让大家一起想,多让人说说,多听听。
这,好像和鉴赏力无关了哈。
唐玄宗的鉴赏力还是很高的,梨园,戏剧,舞蹈,诗词,唐玄宗有首词的,算君主里写的好的了。
叫,好时光。
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李隆基 〔唐代〕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
莫负好时光,熟悉吧。不负好时光,他的。
很多过往,或也只是有趣罢了,谈不上什么参考,因为在文明中,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是根本改变的。就如汽车跑起来不用参考马什么姿态,如何跑的快,如何疲累。
但,诗词文学,是人类恒久的珍宝和美好,那是感觉。鉴赏力能更好的明白这种感觉,仿佛,用力剖开美,进入,人间仙境。美的感觉,美美的。
金州。2022/3/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