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卷三五
(2019-02-14 06:55:51)
标签:
合肥行知教育集团方正教育经典诵读曾文正公家书 |
分类: 经典诵读照见 |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五月十五日发家信第八号并京报一厚包,二十四日由广西主考孙蕖田太史(锵鸣)处发第九号信,并澄弟监照、户部照二纸,又今年主考车顺轨乡试文一篇、徐元勋会试文三篇共为一包,不审何日可到?孙太史于五月二十八在京起程,大约七月中旬可过长沙。待渠过去后,家中可至岱云处接监照也。
京寓近日平安。癣疾服邹墨林丸药方,最为有效。内人腹泄七八天,亦服邹所开方而效。
纪泽儿读书如常。兹又付呈论数首,皆先生未改一字者。纪鸿儿体甚肥胖。前闻排行已列丙一,不知乙字一排十人何以遽满?乞下次示知。得毋以乙字不佳,遂越而排丙乎?予意不必用甲乙丙丁为排,可另取四字,曰“甲科鼎盛”,则音节响亮,便于呼唤。诸弟如以为然,即可遍告诸再从兄弟。
袁漱六病尚未全好。同乡各家如常。季仙九先生放山西巡抚,送我绿呢车,现尚未乘,拟待一二年后再换。凌荻舟、徐芸渠并考取军机,引见记名,黄正甫、张润农未记。
余不悉具。
兄国藩手草。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五月二十四发家书第九号,不知已收到否?六月初二日又发家书第十号交折弁,想已收到矣。昨十三日折弁又到,两次皆无来信,盼望之至!
余今年考差,颇望得江西主考,冀家中亲属可就至江西,一叙天伦之乐。昨田敬堂得放江西试差,而我私愿不遂。南望家山,远怀堂上,真不知仕宦之略有何味也!现在祖父大人之病,数月不接音信,不知何处耽延?想澄弟必发有数次信矣。
庞省三之兄来京乡试,住圆通观,自起火食。唐镜丈之世兄住黄茀卿家。余来乡试者,同乡无几。
书不十一,统俟续布。
兄国藩手草。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六月初二发家信第十号,十五日发第十一号,二十日发第十二号,不知次第收到否?
长郡馆向来规模不好,人人不喜,今年我督工匠大改规模,人人拍案称奇。现在同乡人请我将湖广馆一改定规制,拟于八月兴工,想二月可毕役。
郭筠仙家水势不知如何?温甫在省见之,可问明告我。渠欠漱六五十金,近已偿去。若见筠仙、翊丞,可即告之,不另写信。岱云寄程正棨信亦已妥交,见岱云时即告之。寄庄心庠、张礼度信各一件,到日即送去。
余不一一,俟下次续具。
兄国藩手草。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七月十三日,接到澄弟六月初七所发家信,俱悉一切。吾于六月共发四次信,不知俱收到否?今年陆费中丞丁忧,闰四月无折差到,故自四月十六日发信后,直至五月中旬始再发信,宜家中悬望也。
祖父大人之病,日见增加,远人闻之,实深忧惧!前六月廿日所付之鹿茸片,不知何日可到?亦未知可有微功否?
予之癣病,多年沉痼,赖邹墨林举黄芪附片方,竟得痊愈。内人六月之病亦极沉重,幸墨林诊治,遂得化险为夷,变危为安。同乡找墨林看病者甚多,皆随手立效。墨林之弟岳屏兄,今年曾到京,寓圆通观,其医道甚好,现已归家。予此次以书附墨林家书内,求岳屏至我家诊治祖父大人,或者挽回万一,亦未可知。岳屏人最诚实而又精明,即周旋不到,必不见怪。家中只须打发轿夫大钱二千,不必别有赠送。渠若不来,家中亦不必去请他。
今年我在京用度较大,借账不少,八月当为希六及陈体元捐从九品,九月榜后可付照回,十月可到家。十一月可向渠两家索银,大约共须三百金。我付此项回家,此外不另附银也。
率五在永丰有人争请,予闻之甚喜!特书手信与渠,亦望其忠信成立。
纪鸿已能行走,体甚壮实。同乡各家如常。同年毛寄云于六月二十八日丁内艰。陈伟堂相国于七月初二仙逝,病系中痰,不过片刻即殁。河南、浙江、湖北皆展于九月举行乡试。闻江南水灾尤甚,恐须再展至十月。各省大灾,皇上焦劳,臣子更宜忧惕之时,故一切外差,皆绝不萌妄想,家中亦不必悬盼。
书不详尽。
兄国藩手草。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十月初二日接到澄弟八月二十六一书,俱悉一切。是日又从岱云书内见《南省题名录》,三弟皆不与选,为之怅喟!
今年父亲六十大寿,吾意不克在家叩祝,悚疚之至!十月初四日,奉旨派作较射大臣。顺天武闱乡试,于初五六马箭,初七八步箭,初九十技勇,十一发榜,十二复命。此八日皆八武闱,不克回寓。父亲寿辰,并不能如往年办面席以宴客也。然予既定计明年还家庆寿,则今年在京即不称觞,犹与吾乡重逢一不重晋十之例相合。
家中分赠亲族之钱,吾恐银到太迟,难于换钱,故前次为书寄德六七叔祖,并办百折裙送叔曾祖母。现在廷芳宇尚未起行,大约年底乃可到湖南。若曾希六、陈体元二家必待照到乃送钱来,则我家今年窘矣。二家捐项,我在京共去京平足纹二百四十一两六钱,若合南中漕平,则当二百三十六两五钱。渠送钱若略少几千,我家不必与之争,盖丁酉之冬,非渠煤垄,则万不能进京也。明年春间应寄家用之钱,乞暂以曾、陈捐项用之,我上半年只能寄鹿茸,下半年乃再寄银耳。
京寓大小平安。纪泽儿已病两月,近日痊愈,今日已上书馆矣。纪鸿儿极结实,声音洪亮异常。仆婢辈皆守旧。同乡各家,亦皆无恙。邹墨林尚住我家,张雨农之子闱艺甚佳,而不得售,近又已作文数首,其勇可畏,爱也!
书不详尽,写此毕,即赴武闱,十二始归寓。余俟后报。
国藩手草。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
十月十七日发一家信,由廷芳宇(桂)明府带交。便寄曾希六、陈体元从九品执照各一纸,欧阳沧溟先生、陈开煦换执照并批回各二张,添梓坪叔庶曾祖母百折裙一条,曾、陈二人九品补服各一付。母亲大人耳帽一件。膏药一千张,眼药各种,阿胶二斤,朝珠二挂,笔五枝,针底子六十个。曾陈二人各对一付,沧溟先生横幅篆字一副。计十二月中旬应可到省,存陈岱云宅,家中于小除夕前二日遣人至省走领可也。芳宇在汉口须见上司,恐难早到,然遇顺风,则腊月初亦可到,家中或着人早去亦可。
余于十月初五起至十一止在闱较射,十六出榜,四闱共中百六十四人,余闱内分中五十二人。向例武举人、武进士复试,如有弓力不符者,则原阅之王大臣,每人各罚俸半年。今年仅张字闱不符者三名,王大臣各罚俸一年半。余闱幸无不符之人。不然则罚俸半年,去银近五百金,在京官已视为切肤之痛矣。
寓中大小平安,纪泽儿体已全复,纪鸿儿甚壮实。
邹墨林近由庙内移至我家住,拟明年再行南归。袁漱六由会馆移至虎坊桥,贞斋榜后,本拟南旋,因愤懑不甘,仍寓漱六处教读。刘镜清教习已传到,因丁艰而竟不能补,不知命途之舛,何至于此?凌荻舟近病内伤,医者言其甚难奏效。
黄恕皆在陕差旋,述其与陕抚殊为冰炭。江岷樵在浙,署秀水县事,百姓感戴,编为歌谣。署内一贫如洗,藩台闻之,使人私借千金,以为日食之资,其为上司器重如此。其办赈务,办保甲,无一不合于古。顷湖南报到,新宁被齐匪余孽煽乱,杀前令李公之合家,署令万公亦被戕,焚掠无算,则岷樵之父母家属,不知消息若何?可为酸鼻!余于明日当飞报岷樵,令其即行言旋,以赴家难。
余近日忙乱如常,幸身体平安,惟八月家书,曾言及明年假归省亲之事,至今未奉堂上手谕,而九月诸弟未中,想不无抑郁之怀,不知尚能自为排遣否?此二端时时挂念,望澄侯详写告我。祖父大人之病,不知日内如何?余归心箭急,实为此也。
母亲大人昨日生日,寓中早面五席,晚饭三席。母亲牙痛之疾,近来家信未曾提及,望下次示知。
书不一一,余俟续具。
兄国藩手具。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左右:
澄弟之信,劝我不可告假回家,所言非不是。余亦再四思维,恐难轻动。惟离家十年,想见堂上之心实为迫切。今祖父大事既已办过,则二亲似可迎养。然六旬以上之老人,四千有余之远道,宿餐之资既已不易,舟车之险尤为可畏,更不敢轻举妄动。烦诸弟细细商酌,禀知父母亲及叔父母,或告假归省,或迎养堂上,二者必居其一,国藩之心乃可少安。父母亲近来欲见国藩之意与不愿国藩假归之意孰缓孰急,望诸弟细细体察,详以告我。祷切望切。
国藩手草。
致诸弟(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正月初六日接到家信三函:一系十一月初三所发,有父亲手谕,温弟代书者。一系十一月十八所发,有父亲手谕,植弟代书者。一系十二月初三澄侯弟在县城所发一书,甚为详明,使游子在外,巨细了然。
父亲两次手谕,皆不欲予乞假归省,而予之意甚思日侍父母之侧,不得不为迎养之计。去冬曾以归省迎养二事,与诸弟相商;今父亲手示,不许归省,则迎养之计更不可缓。所难者,堂上有四位老人,若专迎父母而不迎叔父母,不特予心中不安,即父母心中亦必不安。若四位并迎,则叔母病未全好,远道跋涉尤艰。予意欲于今年八月初旬,迎父亲母亲叔父三位老人来京,留叔母在家,诸弟妇细心伺侯。明年正月元宵节后,即送叔父回南,我得与叔父相聚数月,则我之心安。父母得与叔父同行数千里到京,则父母之心安。叔母在家半年,专雇一人服侍,诸弟妇又细心奉养,则叔父亦可放心。叔父在家,抑郁数十年,今出外潇洒半年,又得与侄儿侄妇侄孙团聚,则叔父亦可快畅。在家坐轿至湘潭,澄侯先至潭,雇定好船,伺侯老人开船后,澄弟即可回家。船至汉口,予遣荆七在汉口迎接,由汉口坐三乘轿子至京。行李婢仆,则用小车,甚为易办。求诸弟细商堂上老人,春间即赐回信,至要至要!
心中万绪,不及尽书,统容续布。
兄国藩手草。
禀父母(道光三十年三月三十日)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福安:
潢男三月十五到京,十八日发家信一件,四月内应可收到。
二十九日申刻,接到大人二月二十一日手示,内六弟一信,九弟二十六之信,并六弟与他之信一并付来,知堂上四位大人康健如常,合家平安。父母亲大人俯允来京,男等内外不胜欣喜!手谕云:“起程要待潢男秋冬两季归,明年二月潢男仍送二大人进京云云。”男等敬谨从命。叔父一二年内既不肯来,男等亦不敢强。潢男归家,或九月,或十月,容再定妥。男等内外及两孙、孙女皆好,堂上大人不必悬念。
余俟续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