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里的鹿港小镇
标签:
鹿港罗大佑旅游 |
分类: 阿布在路上 |
由日月潭回台北路过鹿港小镇,罗大佑的歌把它唱成了传说,陌生的台湾在这样的歌声里印刻进我们的想象在许多年之前在不知不觉中。游客中心的停车场空荡荡的,收费亭的设备还未及安装,刚下车就有人来问传统的老镇在哪个方向。棉布格子衬衫金丝边眼镜,这个斯文的台湾口音的中年游客,会不会也是循着歌声来到此地。
到达的时候恰是正午,南中国炙热的阳光照在天后宫彩色的琉璃屋顶上明晃晃地。“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歌声里的氤氲在明艳的秋阳里散尽。小镇不似想象中的古老,和江南古镇类似只保留了数条老街和庙宇,更多的是不同年代兴建的现代建筑,虽然不时可以见到古早式样的药铺、布店和饼铺,但是失去了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的老建筑,传承终于还是逐渐衰微。
鹿港的兴盛始于乾隆年间,与泉州设渡口后大量汉人由大陆涌入,一时间商船云集店铺栉比,成为台湾的商业文化重镇。现存的寺庙古迹和闽南风格的传统建筑,闽南风味的饮食习惯和酷肖泉州的港口街市结构都印证了当年“繁华犹似小泉州”。大概是最寻常的日子,和那些平常日子的江南古镇一样,老街没有人来熙往的嘈杂喧闹,有些铺子甚至打烊休息,就连天后宫妈祖庙的香火都不那么盛。不同于江南古镇的明清街,多的是租了铺面做生意的外乡人,此地是本乡本土安居乐业。曲巷冬晴、隘门后车、半井思源。。。不张扬又饶有兴味滴藏在老街。卖古早麦芽饼的男生的吆喝招来一群和他年纪相仿的男生女生,“传统古法乌鱼子”的招牌下白头发的店家在翻晒经过腌渍脱水的乌鱼子,呼啦啦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女生跑过留下些笑声很清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