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鹰:访台学术观感

标签:
文化当代台湾学术交流肖鹰 |
分类: 博文时选 |
学者肖鹰应邀赴台讲座 近距离观察台湾学界
“徐复观、方东美已逝,台湾传统文化研究缺了什么”
本报记者 陈香《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03日 02 版)
台湾花莲清水断崖,肖鹰摄,2015.
肖鹰在台湾的4场演讲,题目分别为《文人画中的时间》《中国文人画的精神魅力》《易传思想与中国书画审美》和《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在近距离与台湾学者接触过程中,肖鹰发现,许多台湾学者尤其是在大学任教的学者,大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所以,他们会利用欧美新的哲学观念、文化理念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方法论上提供新的角度。但另一方面,肖鹰的感受是,对古典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仅是有限的文本的研究,还需要更广泛的具有历史积淀的地域背景,这个场域,不仅是物的存在,还有人的存在。而台湾学者显然受到了海峡的局限,“我们在进行深度交流的时候,感觉他们过于强调方法论的研究,对艺术背后深层文化意蕴的体验把握,就显得比较浅显”。
台湾花莲太鲁阁椎麓古道,肖鹰摄,2015.
在肖鹰看来,台湾老一辈学者如徐复观、方东美去世之后,他们那种具有强烈个人体验又深含历史底蕴的写作,在台湾学界渐渐淡出。“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感觉台湾现在比较著名的美学学者对中国艺术的评价比较浅表化。他们局限于西方学术范式,对中国文化研究进行一种导入,但更深的人文意蕴没有揭示出来。”由此,他的建议是,两岸应加强学术文化交流。
台北淡水之夜,肖鹰摄,2015.
前一篇:肖鹰:从经典看中西艺术审美差异
后一篇:肖鹰谢期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