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质疑茅奖,作协主席何必着急护短?

(2011-08-21 16:21:26)
标签:

中国作协主席

何建明

茅盾文学奖

《你在高原》

肖鹰

文化

分类: 茅-鲁文学奖批判

《你在高原》获“头奖”受质疑,

何建明副主席何必着急护短?

 

肖 鹰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下属作家出版社社长,并兼该社出版《你在高原》一书总策划。何建明先生与获本届茅盾文学奖“头奖”的《你在高原》,有“一身三任”的关系,何必面对舆论质疑时着急护短呢?

 

据今日中新网报道,针对舆论对《你在高原》获茅盾文学奖的质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公开撰文回应:“事实上在此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61位评委中绝大多数都看完了《你在高原》,令人可悲的是,那些靠嘴皮子吃饭的‘学者’‘评论家’反而觉得‘永远看不完’。这只能说明浮躁占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太久了。”

  如果何建明是一个对中国作协和茅盾文学奖评委会负责的官员,首先应当回应下面《京华日报》报道中两位茅奖评委的公开言论做出切实有说服力的解释。评委盛子潮表示:“至少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大多数评委看过四五部(该书共10),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评委雷达则辩护说:“阅读可以是精读、细读、浏览,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阅读。”何建明声称:“事实上在此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61位评委中绝大多数都看完了《你在高原》。”何建明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一定意义代表着评委会官方。这意味着,关于61个评委是否通读《你在高原》,评委会内部意见,如此三人三说,让公众取信谁?而且,即使取信何建明先生说法,并非全部评委通读《你在高原》也是事实。身为评委,无论赞成评奖与否,不通读作品是负责任的行为吗?

根据诺贝尔文学评奖规则,瑞典学院从当年2月到6月,需要5个院士约4个月的工作,预选出当年度五位候选人;五位候选人确定后,瑞典文学院全体院土又需要共同从事约3个月的时间,直到当年九月底,才能从五个候选人中决选出12名获奖者。在诺贝尔奖108届的评奖史上,我们能够找到一个评委敢于声称评委有权投给自己没有通读的作品吗?

8届茅盾文学奖,从评选工作启动,不出3个月,就完成了包括“大评委”的设置、187部参选作品的认定和发布,20天中完成从187部作品到终选5部获奖作品的五论投票。据媒体报道,多位评委自述,在最后20天集中评选、投票中,仍然有不少评委在补课阅读候选作品,如评委盛子潮告知媒体“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你在高原》)的三部。”

两相比较,何建明先生能否坦率告诉我们,第8届茅盾文学奖如中国动车超级提速一样的搞“61人大评委”在20天中完成对从187部参选作品决选出5部获奖作品,究竟是在搞赛车杂耍,还是在做国家文学大奖评选呢?这样杂耍式的评选,能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吗?

中国作协如此忽悠国家文学大奖,面对比选超女还夸张的第8届茅盾文学奖评选赛事,难道“靠嘴皮子吃饭的“学者”“评论家”就不能玩耍玩耍嘴皮子吗?

 

 

附:新闻背景

 

据今日(21日)《京华日报》标题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你在高原〉票数最多引争议》文章报道:针对网友质疑很少评委通读的《你在高原》却以58/61的最高票获奖的公正性,本届茅奖评委盛子潮公开表示:至少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大多数评委看过四五部(该书共10),评奖期间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前中国作协评论部主任、茅盾文学奖的资深评委雷达则辩护说:阅读可以是精读、细读、浏览,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阅读。这样大体量的作品把握起来的确有难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评委们都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对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是可以做出考量的。

又据今日中国新闻网标题为《何建明:61位茅奖评委绝大多数看完了〈你在高原〉》的文章报道:针对类似质疑声音,《你在高原》出版方——作家出版社21日向中新网发来邮件。作家出版社社长、《你在高原》一书总策划何建明撰文表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作家张炜的450万字的十卷鸿篇巨著《你在高原》,在刚刚揭晓的茅盾文学奖中获得状元,这是评委们对这部具有时代大作标志意义的现实主义长篇史诗性小说的最好肯定。

 何建明致中国新闻网文章:“《你在高原》出版一年多来,已经在市场上销售20000余套,也就是说,如果按单本计算,发行量已经达到20余万本。这个数字不是很多文学作品所能达得到的,它有力地说明了《你在高原》不仅不像有些所谓的‘学者’说的有一个责编看过‘、会有几个人看得完’之说法。事实上在此次茅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61位评委中绝大多数都看完了《你在高原》,令人可悲的是,那些靠嘴皮子吃饭的‘学者’‘评论家’反而觉得‘永远看不完’。这只能说明浮躁占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太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