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0央视春晚终结肖鹰文化 |
春晚路在何方?
肖 鹰
今天,所有中文媒体发布了这个消息:2010年央视春晚全面溃败。据媒体报道,调查表明,观众对这届春晚满意率低于20%,历年来最低。这是一个完全意料之中的如期溃败!
近30年来13亿中国人除夕守岁看一台央视春晚,有似于30多年前“8亿中国人看八个样板戏”。央视春晚与“八个样板戏”,都是倾当时国力打造的“政治奥林匹克精品艺术”。20多年来,因为是唯一被中央有关部门允许在除夕播出的电视春晚节目,央视春晚不仅日趋封闭僵化,而且一家独大,形成了“春晚政治”、“春晚经济”和“春晚造星”三位一体的“春晚体制”。央视春晚的自大封闭,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一道有目共睹的现世风景。这是央视春晚如期溃败的根源之一。
这届春晚预备小品《两毛一脚》的“抄袭-改编”风波表明,央视春晚的主办人员在处治相关事务时,不仅霸道专横、而且朝令夕改。一会是挟马未都签霸王合约、一会是向马未都道歉认罚、拟定合约又私自拆毁、临近春晚又随意拆下该小品。这就足见央视不仅一家自大,而且随意无章法。而黄宏、巩汉林等人在72小时内新排小品《美丽的尴尬》,春晚节目所谓“过五关斩六将”纯粹是忽悠大众之谈。这是央视春晚如期溃败的根源之二。
赵本山带着四徒弟的小品《捐助》,是2010春晚的最大关注,也是最大败笔。近20年来,央视春晚总导演,变成了央视职业的“春晚啃老族”。春晚总导演换了一荏又一荏,赵本山却成为“史上最牛的春晚钉子户”,谁也搬不动,谁也不想搬。这就形成了春晚恶循环:不开门办春晚,就离不开赵本山;离不开赵本山,就不能开门办春晚。明明十余年来,赵本山的表演僵化平庸,越来越多的观众不买帐;明明十余年来赵本山已从“人民艺术家”脱胎为“商业巨头”,对于春晚早已经貌合神离,为什么一荏又一荏新任总导演都把赵本山作为不可放弃的“春晚天才”?就是因为他们都在做“春晚啃老族”。事实上,正是做“啃老族”的春晚总导演们前赴后继,把赵本山硬做成了“春晚的赵本山难题”。综合当下媒体舆论可见,春晚在民众中的口碑已经降到最低,但“赵家班”却成为舆论兴奋焦点,成为娱乐市场的唯一赢家。这两年低俗商演的“赵家班”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因为“春晚搭台,赵家班唱戏”。败了春晚,兴了“赵家班”。2010央视春晚总策划秦新民公开宣称:“赵本山就是个天才,在小品界的艺术成就迄今为止没人能超越。”(《重庆晚报》,20101月21日)央视春晚20年吊在赵本山这棵树上,死而后已。这是央视春晚如期溃败的根源之三。
未来的春晚路在何方?让春晚回归民间。“民间春晚”的兴起,其深刻意义不仅在于,它将打破20多年来央视春晚“独家自大、封闭僵化”的“国家春晚体制”,带来“除夕春晚百花争艳”的新局面;而且在于,“民间春晚”将让春晚回归民间,复活春晚全民联欢的本质。春晚向民间性的回归,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把百姓生活中的纯朴真挚的情怀艺术化,另一方面又把这艺术化的情怀生活化,这就是巴赫金所说的“在生活与艺术交界点上的全民联欢”的真谛所在。健康发展的“民间春晚”,不仅将为全民联欢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而且将为淳美民风、促进文化认同,从而构建社会和谐产生积极作用。
让春晚回归民间,正是要启动这具有深层的民族文化建构力量的全民联欢机制。2010,央视春晚如期溃败,是靠它飞腾发迹而且试图永远靠它飞腾发迹的“央视春晚族”的不幸,是中国文化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