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孩子绘画时与之互动和交流(三)
(2014-03-24 13:49:08)
导语:在这篇长微中,胡老师将继续上两次的主题,讲述面对第三种类型的孩子,家长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在绘画时与孩子交流。(类型一、二可参见之前的长微)
Q:提问:宝宝2岁,之前一直用水彩笔和蜡笔在冰箱上画画,我配合宝宝爱听 的儿歌给他画过几幅简笔画,本想着是加深他对儿歌的理解,但是最近发现孩子似乎形成思维定式了,画画就是完全模仿我给他画过的东西,或者他认识的数字字母。如何给孩子转变一下思维呢?请您指教
A: 上一次讲到面对已经形成定式思维的孩子在绘画时如何交流的问题,刚说到我们对孩子的基本态度要完全不给孩子造成如何压力,就是不能给孩子有要求,因为时间到了就中断了,你可以先看一下上一次的回答,现在继续讲如何交流。当我们和孩子中间没有要求和达到要求这个屏障时,问题就开始趋向解决了。
孩子画固定的图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按照大人给的图形画就是让大人满意和称赞的方式,也是自己能够被大人认为画得好的表现,这时候,孩子的潜意识被这个错误观念牢牢控制住了,甚至有惧怕,担心如果不这么做,大人会不满意、不高兴、自己也不够棒、没有能力。这个原因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是多么的柔弱、多么的需要这些爱孩子却为孩子套上枷锁的父母亲自给他们解开枷锁!因为解铃还得系铃人!
在艺术儿童工作室,教师们不允许给孩子做任何图形示范,孩子们到的是老师随时充满肯定和赞许的目光,听到的是激励的话语,有枷锁的孩子在这个环境里慢慢意识到画画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画,要自己做主那因着取悦成人而被悄悄压制的表达天性开始苏醒了,并且一次次地被鼓励激发出来,绘画时看到的完全肯定的目光和听到的认同理解的话语逐渐让孩子的信心彻底恢复,他们开始忘记那些固定的图形,忘记了原先压抑他们的成人的要求,而达到真正绘画表达自我想象自我认知的境界,回到了本该如此的正确状态之中。
离开这样理想的工作室环境,家长要明白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的重要性,当你看到孩子画的内容正是你不想看到的模式化图形时,真的不知如何说的时候,请微笑地看着画,再充满肯定地看着孩子说:孩子,妈妈真喜欢看到你画画的样子,每次你画画的时候,妈妈都特别高兴,这么爱画画爱表达,妈妈一定支持你,并要拥抱孩子,用肢体语言强调你的爱你的肯定。
请注意,这里没有谈到你对他画得如何的问题,而是让孩子注意到你夸赞的是他绘画的行为,而且鼓励他表达,传递你对孩子的爱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去除他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就明白父母无论他如何画都是爱他,而没有任何外在条件,不是达到了要求才爱他!
当孩子讲述他的画时,即使是模式化的,也请充满期待充满耐心地聆听,只是不对模式化的部分表示肯定,而是用聆听来向孩子传递你对他这个人的全部的肯定,让孩子完全放下潜意识中取悦的那个错误观念和压力。
这需要一个阶段的过程,逐渐地,孩子放松之后,他那个渴望表达自己的天性就出来了,孩子会主动说妈妈,我可不可以画自己想像的呢?这个时候,你当然会说:是的宝贝!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孩子的眼界打开,多陪孩子一起观察,比如孩子喜欢画一个样子的僵硬的花朵,就多让孩子看到大自然中无奇不有的花,孩子就会明白原来花的样子是千变万化的,并且会储存到形象记忆中,当没有障碍想自己表达时,就会画出其中自己喜爱的色彩和想象的形态。
如果我们心急,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以为那样做大人原来认为我好,现在又让我这样做了,不能照原来的样子画,要按新的要求,开始新的是什么,也没有告诉我,我还是不画为好,否则我达不到要求就不棒了……
父母心急,就会让孩子这样想,原来的枷锁没有去掉,再套上新的最后是完全的自我否定,不敢画不会画,甚至是逃避,当孩子说我不爱画画的时候,几真的很危险了,这是孩子自己对自己说的谎话,是彻底的否定自己,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画画,右脑的发育,形象思维的发展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这个发育过程决定了孩子会经历绘画敏感期、会爱画画,但是原本的身心需求被成人莫名其妙的无知可笑可悲的要求所一次次阻挡后,孩子说我不需要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会导致这些孩子长大后对艺术的疏远以及审美的无能!
所以,父母们要重视自己在面对孩子处于绘画过程中的态度!另外,在定式思维中的孩子,有的在画的时候喜欢不断地改,因为他没有基本的自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说:别改了,谁画画总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其实这里已经有新的要求了,孩子目前被枷锁禁锢着,他根本不能做到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听起来是鼓励,对于孩子是新的压力,此刻,家长需要离开孩子,完全信赖地告诉孩子:你自己画啊,妈妈不打搅你。你的平安才能让孩子身心放松,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双重的压力,而是需要等待。
这对于中国家长是最难的,因为自己就是在重重要求和压力下长起来的,要对别人没有要求不去施压好像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自己最爱的配偶和孩子,但是要真的放下你的心,不要去不假思索地在孩子的每个行为每个表现上都寄予你自己的希望,这些希望里面有争竞、有要求、有你对孩子的设计、有比较、有目标、更有焦虑、忧愁等等,其实这不是该孩子来消化的。
但中国的孩子都要被迫去消化含有这些复杂内容的父母的目光和话语,甚至在本该快乐表达天性和情绪和创想的绘画中,也要面对这些东西,我在此劝父母们把孩子当孩子看待,并且自己先思想如果你是孩子会怎样,同时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来装备好自己再去面对孩子,尽量少犯错误,因为童年转瞬即逝,绘画敏感期也是无比宝贵的。
至于那些教育机构里对孩子进行错误教导以致孩子陷入模式化的老师们,他们的改变不是短期的问题,首先是要爱孩子,才能有正确的方法,如果把孩子当做工作内容的对象,就是教错也不会承认。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父母做对了,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也就能为孩子避免遭受更多的负面影响,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接纳、肯定、被爱,是建立自我信心和渴望创想的最重要基础。
其他:
Q: 提问:孩子5岁可以学书法了吗
A: 5岁还在绘画敏感期的旺盛阶段,这时候的右脑发育非常活跃,喜欢用绘画来满足想象力的表达,思维是跳跃的发散的而不是定型的,有定型倾向的或者说按照标准去模仿的绘画行为,以及与绘画类似的艺术行为都会妨碍孩子此阶段的身心发展,书法正是这一类的,所以,我个人不主张这么早学书法。
Q: 胡老师,孩子在家画画很多,要控制吗?还是由她?
A: 不知道孩子年龄,但肯定是处在敏感期,不然不会多到你想控制她的地步,不要轻易地去控制或者是掌控孩子什么,在敏感期中,她身心和思维的发展都需要绘画,让孩子画,但是要用正确的材料和工具,因为孩子是自己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也是最忠实的,用错误的材料和工具,艺术的美感出不来还会对孩子形成错觉,就是审美的错觉,误把难看的当成是美的艺术的,比如在不吸水的纸上用颜料,用幼儿园那种水彩笔,在复印纸上用油画棒等等,这点需要注意。
Q: 老师您好!孩子6岁多,是女孩,从小一直鼓励孩子自主画画,孩子也一直都很喜欢画画。孩子5岁后就很喜欢各种长裙子,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一起从网上找各种很美丽的裙子临摹画画,比如古典欧洲的蓬蓬裙,现代的婚纱等等。不知道这样临摹的方式,或临摹真实实物,对这么大的孩子合适吗?
A: 这个年龄并不适合用这样的临摹方法,孩子吸收能力虽然很强,也会特别愿意甚至是喜欢临摹,但是会形成模仿重要想象的思维定式,请注意,这里需要一个专业的技巧,就是:1、让孩子看,尽情地欣赏、尽情地吸收,只用眼睛。2、离开被欣赏的对象,绝对的离开,就是眼前除了绘画工具什么都没有,孩子开始创作。
Q: 姐姐7岁半了,现在画的人物多是小公主和小女孩,是不是女生都喜欢化女生?
A: 是的,是儿童绘画的性别差异,在我即将出版的书中,有一章专门讲述这个问题,也可以看艺术儿童工作室微博里的长微,也专题说过.
Q: 最近带着3岁10个月优优画水彩画,笔画着画着,她就开始上爪了,重点在于玩了。这样玩是否可以?有什么引导画出更为好看的技巧呢?
A: 绘画对于孩子就是好玩的游戏,什么时候觉得不好玩了,那就出问题了,请不要做任何引导,孩子需要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自我享受、自我陶醉、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请给他这个足够的空间,不要去拿你自己认为好看的技巧或效果来要求,那只是你认为好的,不是孩子的,家长的帮助在于给孩子空间,为孩子排除干扰,而且要特别警醒的是,自己不要首先成为干扰哦!
Q: 胡老师,您好!我儿子快 6岁了,平时很少在家画画,在幼儿园画的画基本都是车,有时拿回家说没画完就接着画车。我想问您我这时该如何做?平时需要提醒或强迫他画吗?谢谢
A: 孩子没画完想接着画,真可贵,说明他被幼儿园定时做事情的周期所打乱的思维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乱,还能继续,真的需要你赞扬他啊,是个思维发展特别健康完好的孩子,一定鼓励孩子继续,平时不必强迫孩子画,他想画就自然要画了,如果外出运动的时间少,他肯定想先出去玩而不是想在室内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