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欣赏美术馆里的作品?选自11.19日微访谈。

分类: 家长问答 |
所以,父母要首先打破这个观念,让子回到小孩子,像小孩子一样勇敢,他们在美术馆里是无拘无束的,不会想到自己不具备某些知识,就不能看懂某张画。他们在画的面前,往往可以畅言,可以指指点点,也可以一下子跑开,也可以进入沉思,这说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和作品有某种距离,只是凭着兴趣去公平看待。
因此,放下对自己不懂画就不能欣赏艺术作品的观念,勇敢走进美术馆,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不放下这个是进入不了真正的欣赏的。作品就像一个陌生人,你如果先和他打招呼,可能就能更快的进入交流,如果你等他和你打招呼,那你是完全被动的。有可能失去和他相识的机会,欣赏也是如此。
第二步,是你放下观念之后,在没有任何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利用美术馆里的展出信息来进一步认识作品,比如仔细的阅读展览前言,你可能就已经了解了画家或者流派的创作背景甚至是历史时间,甚至是画家的心路历程,也可以了解展出的目标,这些信息非常重要。如果全部吸收,你就已经懂得为什么有这个展览。
再例如,每一幅作品都有展签,上面有作者姓名、作品尺寸、材质、创作年代、作品名称,这是了解这部作品的基本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作品名称,就是画家想表达的核心。这些信息,不仅不能忽视,还可以认真读给孩子,或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孩子在听的时候,就会结合自己对作品的视觉感受去产生联想,就自然而然的了解到绘画的材质,也会对作品的表达意义产生理解。我曾经带领孩子去过世界各地的许多美术馆,有的孩子在听到这些信息之后,并不希望老师给他们去解释更多的画面内容,而是很快进入到作品中,自己去发现喜欢的色彩和风格之后再去和老师分享。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和作品之间并没有距离,而是我们习惯了被灌输、被教导,认为只有被知识装备之后才会看才会欣赏,就会认为展览中的信息太少了,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当我们像孩子一样,就会发现,这些信息非常丰富,特别是现在的展览,都有配合的画册和卡片,就更丰富了。仅仅是研读这些资料,也能欣赏.
我建议大家可以先尝试这两步,这两步做好之后会发现自己有一个改变,最重要的收获是没有惧怕的心理,就是不再担心自己在美术馆里无所适从,你会对作品产生亲近感和新的兴趣。你会发现自己想去更深的认识它们,因为你已经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了,已经有了刚见面刚认识的基本了解了。
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主动认识作品、去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他们的状态时,再进行第三步就会很自然,也没有什么难度了。否则,即使进行了第三步而没有前两步,你仍然会觉得作品和自己之间有一条深渊。
第三步,是你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去看了一次展览之后,回家再去搜集和这个展览有关的信息,比如一个古典绘画的展览,虽然好像比抽象艺术更容易让自己觉得好懂,能看清楚男人女人等各种图像,你也可以以自己的兴趣去欣赏,但是否能真正的明白画的真实含义是需要一些相关信息的了解。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http://s8/mw690/001p5HeNgy6EoaG2OW327&690
大家看这幅画,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在画的中心,背景处是一个男人形象,我们完全可以欣赏到或者主动感受到作品中女人的优美和孩子的可爱,也能欣赏到画家技巧的高超,表现在对肌肤、服饰、对形象的完美表达中。但是却很难明白,人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背景中的男人形象意味着什么。这时我们需要通过作者和作品的名称去搜索背景信息,会发现画中的男人是这位女人的丈夫叫约瑟,女人是马利亚,最小的孩子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大一些的孩子是在耶稣之前诞生的婴孩叫约翰,是马利亚的表姐伊丽莎白的孩子。他的出生是为耶稣将来传讲天国真理来预备道路的,约翰让人悔改,耶稣则是人类的拯救。
如果不知道这样的信息,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这幅作品,所以第三步是很重要的。
再举一个例子,请看这张图片:
http://s11/mw690/001p5HeNgy6EoaHY93Yaa&690
但是,当我们进行第三步之后,按照画家的名字和作品的名称可以搜索到什么结果呢?会知道这幅画是在音乐背景中的创作,画家本人还有一本著作叫《点线面》。画家对色彩有超乎常人的研究,他把音乐的旋律和色彩彻底的融合,他很精心的画出每一笔,因为这些图像表达了音乐和色彩的最完美瞬间,直到永恒。
http://s4/mw690/001p5HeNgy6EoaJkAEj43&690
这幅画是刚才那幅画的作者的另一幅,当我们有了背景信息后,是不是更容易把这幅作品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呢?是不是更容易的发现画中有不同寻常的点、线、面呢?确实,它又是一副和音乐链接的作品,但是不要忘了去自由的联想,去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看画中的每一笔。因为真正的欣赏是双向的交流。
我们只知道知识和信息是不能够享受一幅作品的。许多画家都希望自己的画能够引发读者更广阔的联想,甚至是问题的思考。希望读者和自己的作品产生对话效应。可以说不能和作品进行交流的欣赏不是最好的欣赏。你可以任意向作品提问,并在作品中去寻找答案,这是非常有趣的欣赏经历。
例如,艺术儿童的一个妈妈和孩子有过这样一个经历,她和女儿去看画展,但是她不懂得那些画为什么只是一幅幅不同的色彩而没有具体的内容。站在一幅白色的作品前,她问自己这画的是什么?除了白色,什么也没有。努力去想,也没有满意的结果,就理解为空白吧,这时她就问三岁多的女儿“你看画家画了什么?” 女儿说:妈妈这是雪,下雪了。妈妈觉得有道理,又认真的看了一下展签,注意到创作时间正是2012年12月23日,圣诞节的前一天,忽然想起来确实是下雪了。画家给作品的名字就是日期,而没有其他的,但是孩子却用直觉捕捉到了,妈妈又用信息验证了。就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画家的心意。对那一次的欣赏,记忆深刻。
妈妈和孩子的区别是什么呢?孩子欣赏时能够对色彩产生联想,这是主动的交流。妈妈欣赏时希望作品完整告诉自己,这是被动的欣赏。但是自由的联想加上确切的信息,就成为较为理想的欣赏了。所以我们在进行第三步时,不要忘了自由和主动的回应作品。那么在进行前两步的时候,是为第三步预备一个自由的状态。
附:其他一些家长提问
1、孩子对绘画颇有兴趣,但是不爱去展馆看,怎么办?如何提高孩子的绘画?
胡晓珮 :孩子既然喜欢绘画,他在艺术的环境中,在美术馆的氛围里,就会更喜欢绘画,你下次带孩子去可以给孩子带上笔和绘画本,让孩子在美术馆里画,他一定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2、参观美术馆前,孩子应该要知道些什么?
胡晓珮 :孩子可以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大人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让孩子带着单纯的心,去经历视觉的奇幻旅程。
3、第一次去美术馆,家长需要做什么功课吗?
胡晓珮 :刚才我讲的三步,前两步就是家长要做的工作。
4、我家宝宝4岁,特别好动,平时看绘本也不会超过5分钟,带去美术馆,我担心她根本不看画,这样的参观还有意义吗?
胡晓珮 :不用担心,孩子在美术馆的氛围里,即使是跑来跑去,她的眼睛也会吸收到在别处吸收不到的东西。所以不必太在意孩子是动还是静,最重要的是把她放到那个环境中去。
5、胡老师,怎么选择适合孩子的美术展览?
胡晓珮 :这个问题很重要,孩子是单纯的,美的丑的并没有能力选择,家长要替他把好关。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体的创作,画如其人,所以有健康的也有病态的,我们当然要选择健康的,在国家级的展览馆里的多数画展,是经过审核的,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负面影响。像有些画廊的展览,要慎重一些,家长要预先看一下。
6、您能推荐下北京可以带孩子去参观的美术馆吗?
胡晓珮 :回避色情的、激烈冲突的、血腥的、变态的东西,进入到孩子的视线里。因为有许多作品,也是打着艺术的名义,表达一种黑暗和扭曲的心理。北京的资源最丰富,国家级美术馆都在这里,比如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博历博经常举办大型美术展览,还有今日美术馆等等。
7、几岁能去美术馆?
胡晓珮 :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就可以去了。妈妈在美术馆欣赏作品时的感受和心情都会传递给胎儿。我们常常强调音乐的胎教,在这里我也提一下美术的胎教,当妈妈欣赏一幅美好的作品时,内心会又有很多微妙的反应,会传递给宝宝。这是美育的开始哦!
8、您好!有一次我带孩子去美术馆参观,当时有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画风给人的感觉很犀利,内容也是,请问这种情况适合年龄偏小的孩子吗?还请问对于孩子一般适合什么样的作品?谢谢!
胡晓珮 :如果大人都感到犀利,孩子会加倍的感受到。因为孩子比我们敏感。所以要避免看这一类的作品。给孩子的选择以健康、阳光、温暖、亲情、自然、爱、关怀为原则。
9、有专门的儿童美术馆吗?
胡晓珮 :在台湾有一家苏荷儿童美术馆,在美国也有,欧洲没看到。其他的我还不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