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香格里拉

标签:
杂谈香格里拉格咱小学玉书教育楼 |
分类: 云南助学 |
在去格咱小学的路上,香格里拉教育局达儿文局长让我听一首以香格里拉为主题的歌。“写歌的人是我朋友,他就是土生土长的香格里拉人,所以能写出这样美好的歌”。
从丽江到香格里拉,青山秀水,天高云淡,油菜花耀眼了一路。耳熟能详的香格里拉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神秘又美丽的地方。也许酥油茶、唐卡、雪山、松茸这些标签组成了他们对这里的全部印象。
但从县城向北四五十公里,在山坳中的格咱小学,我看到了另外一个香格里拉。
上午到达学校,大黑猫、恩维先生我们分头去听课,中午下课铃响了,校长好心的拉我们去附近的乡里吃饭。被大黑猫一口拒绝。“我们就在食堂吃,哪也不去。”结果撞见了老师们的午餐:除了抓饭,就一个炒素菜和一碗菜汤。隔壁学生倒是一荤一素加一个水果。我们都有点意外,见我们落座,厨师添了一盘炒鸡蛋。
校长介绍说,现在国家给小孩子每个月几百块饭补,之前他们试过把食堂承包出去,但是效果不好—对方为了利润会克扣菜量,降低成本。于是自己雇了两个厨师。去学生的窗口看,份量很足,油也不少。想起以前在四川支教时孩子们辣子拌饭的午餐,觉得有点欣慰。但我也不能确定,是否全国的山村小学都有饭补,就算都有,也不能确定每个学校都会尽心尽力凭良心给孩子们做饭。这样一想,又有点沉重。也许一切都在变好,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
吃过饭,去教学楼前闲逛,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分布在各处玩。在兵乓球台前,我看见四个小男孩拿着硬纸板打球,两个在玩,两个等候。一个输了,等的人就替上。看了半天,发现他们非常自觉的遵守这个秩序,没有一个孩子耍赖皮。去别处,看丢沙包的女孩子和用硬纸板对打的孩子,都是一样。这个发现让我很惊讶。耍赖皮也许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是这里的孩子却这么文明。
随着跟他们的进一步接触,这种感受越来越深。我看见几个小女孩在楼前坐着,就上去和她们搭讪。父母做什么,怎么采松茸,家住哪里,天马行空的聊,几个小女孩稍微有点害羞,但聊了一会就放松了,很真诚的和我一直聊下去。后来我逗她们唱歌,她们马上指着一个藏族女孩说她是歌星,那个姑娘推脱了几下,见大家坚持,就放声唱了一首。引来了很多学生,大家互相推荐,小小的空地变成了赛歌会现场。
聚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小男孩提议大家拉手围成一个圈,唱歌的人在中间,于是大家自觉的围成一圈,用丢手绢的形式开始玩。
一玩就是一个小时,每个输掉的人大大方方的走到中间唱歌,大多会拉上一个同伴,没有一个同伴会不同意。通常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会怪怪的,但在他们中间,我一点这种感觉都没有,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笑容也都很阳光。而且整个过程完全都是自发的,我甚至都是被大家组织到其中的。
不知道是藏民族的传统好,还是格咱小学的教育成功,这些友善、淳朴和大方的孩子,让那段午休时光变的非常快乐。
我想,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香格里拉吧,远离县城里的五星级酒店,布满民族商店的古城,即使孩子们穿的都不是新衣服,正在整修的学校到处暴土扬尘,但在这里,我感受到的美好,却是不可替代的。
前一篇:香格里拉·格咱 第一日
后一篇:细雨中的喜乐—美丽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