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旅,原应始于周四下午的三点半。没想到四川突如其来的雷暴,不但将清平乡变成一座孤岛,也让我们困守于浦东机场。在漫长的七小时等待后,飞机终于缓缓驶进了登机口;子夜时分,我们出现在了双流机场。
第二天一早,撑开朦胧的睡眼,趁着清晨的薄雾,我们踏上了从成都前往德阳的路。本以为去德阳要有些时候,没想到上了高速,眨眼功夫就到了。
在与洪校长和洋洋(大学生义工)会合后,我们不停蹄地奔向了基金会资助的德阳东泰小学。来之前曾看过一年前学校的照片,学生们坐在昏暗的临时教室里,头顶甚至还要用塑料布来遮挡风雨,虽然可爱的孩子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一个劲的盯着镜头,纯净的眼中写满了好奇与兴奋;但还是让看在眼中的旁人心里不是滋味。所以这次能有机会去亲眼看看,心中也很期待,不知学校重建的怎么样了?一切都还顺利么?


学生们去年上课的情景
尽管听说了学校的重建让校园已经大不一样,但当我们跨过校门前狭窄的小路后,还是感到出乎意料。虽然食堂边堆放着的建材和时不时往来于身边的建筑工人都告诉我们学校还没有最后完工;可是崭新的学生宿舍(上下两层,8个小朋友一间,带独立卫生间和盥洗室),加固修葺且粉刷一新的教学楼和教师办公室(原小学附属幼儿园),以及带有标准塑胶跑道的操场,都在告诉我们这里将会成为一所现代化小学。

修葺加固完毕的教学楼

宿舍楼原址

今年新建的学生宿舍

宿舍楼内部

带盥洗、厕所的宿舍内部
洪校长告诉我们,学校除了校舍的建设,今年还花了36万元经费购置了一批实验设备和图书。加上去年新添的40台电脑,地震后这两年学校所得到的投入,以往至少要十年才能做到。

一年之前的学校操场

新建的塑胶跑道操场
在完成区域建设(道路修整和绿化环境改造工程)后,东泰小学的重建就将正式完工。眼看新学期就要开始,真期望能看见孩子们在操场上飞奔,在实验室里学习的样子。不知道那时候的他们的笑容是否会更加灿烂呢?
参观完学校,我们又来到了基金会发放助学金的三个小朋友家中,也许是怕生的缘故,三个孩子都静悄悄的躲在父母背后,除了回答我们的问题,便鲜有话说。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从周玲玲爸爸口中我们了解到,家里并不宽裕的条件让小朋友很懂事,不仅学习成绩良好,还用瘦小的肩膀担负起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一双灵巧的小手依靠手边仅有的绳线和纸张,就把自己的房间打扮的有声有色,漂亮大方。

周玲玲的房间

校长和玲玲
虽然只来到这儿短短一天,但是很喜欢德阳的整洁和安静,这座祥和的城市正在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像东泰小学这样在以前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的灾区学校也因为那次的灾难而得到了关注,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只是这样的关注,非得靠灾难才能换来么?如果没有5.12,孩子们是否依然还在破旧的瓦片房里读书呢?教育靠慈善捐助永远都是杯水车薪,教育事业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所学校,一年的时间得到十年投入的总额来改善教学设施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细水长流,让每个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再次回到母校时,都能为学校的变化感到欣喜,却不再有天翻地覆的感叹,是不是会更好些呢?
刘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