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行家访北仑学生杂谈 |
分类: 河南助学 |
从镇海穿过隧道路,就进入了北仑界内。本以为可以看到开阔的农田和散落的民居,却发现出了隧道就是清洁美丽的城区,不得不让人感叹宁波地区的发达。
去北仑之前,我对这里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后来才知道,北仑是著名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排名第四,国际上知名的集中箱公司很多在这里落户,难怪整个北仑区建设的这么好。
一大早,我们来到了北仑行政中心,北仑区所有的行政机构都在这里集中办公,在教育局,我们见到了王挺科长,之前蒋主席和谢局长已经委托他给我们联系好了家访的事宜。
我们要去的第一个学生家是赵科挺家,王科长在车里联系了镇长,想让他派人给我们带路,没想到镇长一听我们是资助贫困学生的教育基金,亲自出马,陪我们到了村子里,又找来村书记。
赵科挺开学以后就是高三的学生了,父母身体不太好,开了个小卖店谋生。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高大帅气,又开朗健谈,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始终在笑。
科挺的父母不在家,所以坐了一会我们就出发到黄露家。到了另外一个村子,镇长找来了妇女主任,听她说,黄露的母亲早年嫁到了外地,五六年前因为离婚搬回了这里,现在在一家灯具厂打工,每个月大概能有八百块的收入,听到这里,我有点心酸。
没一会黄露到楼下来接我们,这是个乖巧文静的小女孩,戴着眼镜,有点婴儿肥的脸蛋很可爱。
她和妈妈现在住在工厂的宿舍里,一进客厅,就看见墙上满满的奖状。刘先生很欣慰,让我赶紧照下来。
房间很小,也很挤,但收拾的很干净,在客厅的茶几玻璃台面上,我看到了她妈妈的照片。和黄露的可爱不一样,她妈妈气质很好,很有味道。我想,这应该是个有思想,也有故事的女人。
跟黄露没聊多少,她虽然很大方,但是话也很少。参观了她的小房间,跟她又确定下了下午座谈会的时间,我们就离开了。
来到赵申杰家,他和刚大学毕业的姐姐去城里办什么手续,只有奶奶在家。他家的二层楼很气派,看见我有点疑惑的眼神,王科长跟我说,这里家家户户最重要的就是房子,而且建筑成本很低的。
进到里面,果然什么都没有
申杰的父母原本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照顾他和姐姐,但是申杰不太听话,成绩上不去,无奈之下,他妈妈回到家,看着他,这一招果然管用,现在申杰的学习成绩很好。
刘先生耐心的跟奶奶交谈着,我连上海话都听不懂,别说宁波土话了。出来以后我问他奶奶都说了什么,他说他也不懂,只是不好意思让奶奶失望,所以一个劲的点头。
因为怕时间赶不及,所以上午这三家我们走的很匆忙,又赶上父母都没在家,所以除了看了看他们的家,也没有了解太多详细的情况。但是走过了这几家,我有点困惑。三个学生家,虽然在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之下,但是他们宽敞的房子,每个月近千元的收入,跟龙赛其它地区相比,已经算是情况非常不错的了。我跟刘先生说了这种想法,他觉得还是不能做这样横向的比较,孩子的成长跟他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周围人眼里,他们都属于贫困家庭,所以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及生活压力,其实并不比其他地区小。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因为在上一个村子,村长说这里很多人都在做灯具生意,过年的时候,到处都停满了奔驰宝马这样的好车。
在北仑行政中心食堂吃过自助餐,我们赶往另外一个镇子。
到了胡维波家,一进客厅,我和刘先生都很吃惊,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沙发对面是30多寸的彩电,再看室内的装修,弧形楼梯,更疑惑了,这样的家庭可以称得上气派,怎么会是贫困家庭?胡维波跟我们坐在沙发上,一直都很沉默,问一句说一句,我们问他父母在家吗?他说自己没有父母,王科长斟酌着字句问他是不是父母过世了,他说没有,都在,这是叔叔家,我们都有点疑惑。我跟维波套近乎,说你多说点话嘛,都冷场了,他笑一下,说我很不喜欢说话的。我发现,这是一个有点古怪的孩子,这个家庭,也有点古怪。
等维波的叔叔婶婶回到家,我们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维波的父亲小时候生病留下了后遗症,脑子不太好用,现在在外地的一个亲戚工厂里打工,自己能自理就不错了。微波的母亲在他五岁时就离开了他父亲,在隔壁的镇子上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姐姐就在这个村子,每次她回来看姐姐的时候却从来不过来看维波一眼,就当她没有了维波这个儿子。维波从小就在叔叔家生活。早些年,婶婶在上海做了几年生意,回来以后借了钱修了这所房子,到后来每况愈下,现在两个人一个在超市打工,一个在工厂里做工,自己的孩子刚中考完,修房子欠的债还没还,还养着两个学生,生活比较艰难。
因为婶婶的话我听不懂,主要是刘先生、王科长和他们交流,几次看见婶婶抹眼泪,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刘先生告诉我,维波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考到高中的时候是三百多名,也就一两年的功夫,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变的懂事了,开始努力学习,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全年级的十二名。只是他的性格很内向,自尊心很强,婶婶买的零食,如果不主动给他,他永远不会去碰,他们每次都把东西平均分成两份,让女儿给他,他才接受。他在学校寄宿,叔叔每周给他100元生活费,他每周都会存一些,前些天拿出自己存下的2000块钱给了婶婶,让她帮忙存一下…
我们在屋子里聊天的时候,维波就在外面呆着。出门的时候,给他照了张相。
婶婶带着我们到了隔壁,维波小时候的家,一共两间平房,现在已经租了出去。她指着对面的三间房子说,这是前两年他们借了两万块钱在院子里的空地修的,现在也租了出去,这些房租的收入都是用来准备维波在大学里的费用的。
说实话,我对婶婶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觉得她很精明,大概也是觉得维波可怜,所以先入为主觉得她不会对维波有多好。等看了房子,下午座谈会在外面和她聊了一会,我才知道自己错怪了这个善良的婶婶。
她对我说,维波的爷爷因为维波爸爸的关系,从小对维波就很不好,多吃了两块肉也要骂他,她和奶奶都护着维波,但随着他越来越懂事,父母、爷爷给他的伤害让他的负担越来越重,也越来越敏感。婶婶说,中考前夕,她发现维波在看《三国演义》,就骂了他几句,维波光着脚就冲出了家门,他们找到半夜三更也没找到,后来维波自己回来了,婶婶拿着棍子一边哭一边打他,可从此以后,也不敢再说他什么了。而维波除了必要的话,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她心疼维波,但也有时候觉得委屈。
我能理解维波,自己的妈妈近在咫尺却不理他,爸爸每年回来一次也从来不和他说话,加上爷爷的歧视,他承受了太多的东西,而我也能理解婶婶,这么多年下来,她虽然能够将他视如己出,但谁又能面对一个冷漠的孩子整天回报笑脸呢!没有人是圣人,爱是需要回报的,她没有从维波那里获得理解,她的委屈,也不见得谁都能承受。
维波和黄露,都是让我牵挂的孩子。直到今天。
最后一家是杜卓群家。他的爸爸,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出来迎接我们。他家的房子,是我们一天走下来最破旧的了,可刘先生后来跟我说,他在院子里的时候,卓群爸看他打量房子,以为他觉得房子还不错就赶紧解释,原来的房子在一次台风中刮塌了,现在的这间,是政府出钱修的。
卓群是个开朗的小女孩,总是笑嘻嘻的,她把我们迎到屋子里,她妈妈赶紧起身给我们倒水切西瓜,我注意到她的脚是跛的,卓群跟我们说,妈妈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一直在家里,爸爸在超市做保安,大概能收入九百块钱。这个家看起来很贫寒,却让人感觉很温暖,卓群给我拿笔的时候,我看见书包里一个很可爱的笔袋,拿过来看,她笑着说,是妈妈给买的,再看妈妈看卓群的眼神,充满了温情。有爱的家庭,即使再贫寒,孩子也会快乐吧!
所以我一直觉得,比起经济上的帮助,给孩子们多一些关爱和温暖,更有意义吧!
结束了家访,我们赶往教育局召开座谈会。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到了,有上午见过的,也有刚赶回来的赵申杰。我更惦记的是点点和小灵妙她们。通了一年的信,还没和她们见过呢!没多会,一群女孩子唧唧喳喳的进来,我让她们猜我是谁,猜了一会,终于猜到了是yami姐姐,孩子们很多,我也不好太表露对她们的感情。只是偷偷的观察她们,努力的跟我心中的印象对着号。右一就是黄露。
王科长跟我们跑了一天,现在又要主持座谈会。他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以往家访的时候,陪同的教育局领导都是带我们走个过场,王科长不一样,他跟每个人说话都很亲切,对孩子们也是真关心,一直和孩子的家长们聊天,有时候还帮我解答疑惑,不是我们要走的话,他能一直那样聊下去。
除了在我身边负责倒茶的卓群,男生们坐我这边,女生们坐对面,他们都很拘谨,为了打破僵局,我让他们自我介绍,大多数孩子都照本宣科一样的说着,只有可爱的点点拿出了大姐姐的样子,等到科挺发言的时候,他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你们可以叫我小白”,这下气氛轻松了不少。
左二是上午没见到的申杰,挺严肃的,不太爱说话。
两天的座谈会,我都很想念大黑猫,我和刘先生都不太能控制场面,可大黑猫不管到了哪里,几句话就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而且就呆那么几个小时,她回来收到的信都是情真意切的,很多孩子都会被她打动感染。
和孩子们聊了一会,刘先生也跟他们说了不少,北仑政协的蒋主席、教育局的谢局长和另外一位局长还有侨联的乐女士都来参加座谈会。我们交流了一会,孩子们一直在旁边坐着,刘先生悄悄跟我说,孩子们这样会不会觉得尴尬。可爱的刘先生,这两天,他总是非常照顾孩子们的情绪,相比之下,我的情绪还真是粗糙。我跟他说,让他们听听大人们说话,也算长长见识吧!
左一是教育局的局长,非常抱歉我忘记了他的姓名,中间的就是蒋主席,听Michelle说,去年就是她接待的龙赛,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她,一直叫她蒋阿姨。
右边的就是谢局长了,温和又干练的知识女性。
没有大黑猫的能力,这样的座谈会其实对我来说收获不多,孩子们不太说话,不如单独聊聊的效果好,除了跟他们介绍包先生和龙赛,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座谈会结束的时候,我把维波叫到天台上,跟他敞开心扉的聊了一会,维波多少还是听进去了一点,也答应回去给我写信。
和孩子们告别,没有机会跟他们单独的说话,尤其是灵妙和小超人,留了点遗憾,后来想,回去用信件沟通吧,这次他们见到了yami姐姐,可能写起信来会放松一些,也希望我和刘先生,能给他们留下可以信任的印象。
蒋主席和谢局长一定要让我们吃过晚饭才走,席间,听她们介绍了北仑的情况,又一次的感觉到这个地方的魅力,也能感觉到她们对孩子的关心。和这样的政府合作,也是龙赛的幸运。
08年7月 yami
去北仑之前,我对这里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后来才知道,北仑是著名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排名第四,国际上知名的集中箱公司很多在这里落户,难怪整个北仑区建设的这么好。
一大早,我们来到了北仑行政中心,北仑区所有的行政机构都在这里集中办公,在教育局,我们见到了王挺科长,之前蒋主席和谢局长已经委托他给我们联系好了家访的事宜。
我们要去的第一个学生家是赵科挺家,王科长在车里联系了镇长,想让他派人给我们带路,没想到镇长一听我们是资助贫困学生的教育基金,亲自出马,陪我们到了村子里,又找来村书记。
赵科挺开学以后就是高三的学生了,父母身体不太好,开了个小卖店谋生。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高大帅气,又开朗健谈,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始终在笑。
http://pic.yupoo.com/paohk/743775dc3639/medium.jpghttp://pic.yupoo.com/paohk/743775dc3639/medium.jpg
三个领导陪同我们,左一是胡镇长,左二是村支部书记,右一就是王科长了。本以为这样的场合会比较严肃,没想到他们都很热情,也很实在,对学生也都很关心。对北仑的好感一点点在建立,接下来的一天当中,所有接触过的北仑领导,都给我留下了认真、干练、高素质的印象。科挺的父母不在家,所以坐了一会我们就出发到黄露家。到了另外一个村子,镇长找来了妇女主任,听她说,黄露的母亲早年嫁到了外地,五六年前因为离婚搬回了这里,现在在一家灯具厂打工,每个月大概能有八百块的收入,听到这里,我有点心酸。
没一会黄露到楼下来接我们,这是个乖巧文静的小女孩,戴着眼镜,有点婴儿肥的脸蛋很可爱。
她和妈妈现在住在工厂的宿舍里,一进客厅,就看见墙上满满的奖状。刘先生很欣慰,让我赶紧照下来。
房间很小,也很挤,但收拾的很干净,在客厅的茶几玻璃台面上,我看到了她妈妈的照片。和黄露的可爱不一样,她妈妈气质很好,很有味道。我想,这应该是个有思想,也有故事的女人。
跟黄露没聊多少,她虽然很大方,但是话也很少。参观了她的小房间,跟她又确定下了下午座谈会的时间,我们就离开了。
来到赵申杰家,他和刚大学毕业的姐姐去城里办什么手续,只有奶奶在家。他家的二层楼很气派,看见我有点疑惑的眼神,王科长跟我说,这里家家户户最重要的就是房子,而且建筑成本很低的。
进到里面,果然什么都没有
申杰的父母原本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照顾他和姐姐,但是申杰不太听话,成绩上不去,无奈之下,他妈妈回到家,看着他,这一招果然管用,现在申杰的学习成绩很好。
刘先生耐心的跟奶奶交谈着,我连上海话都听不懂,别说宁波土话了。出来以后我问他奶奶都说了什么,他说他也不懂,只是不好意思让奶奶失望,所以一个劲的点头。
因为怕时间赶不及,所以上午这三家我们走的很匆忙,又赶上父母都没在家,所以除了看了看他们的家,也没有了解太多详细的情况。但是走过了这几家,我有点困惑。三个学生家,虽然在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之下,但是他们宽敞的房子,每个月近千元的收入,跟龙赛其它地区相比,已经算是情况非常不错的了。我跟刘先生说了这种想法,他觉得还是不能做这样横向的比较,孩子的成长跟他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周围人眼里,他们都属于贫困家庭,所以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及生活压力,其实并不比其他地区小。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因为在上一个村子,村长说这里很多人都在做灯具生意,过年的时候,到处都停满了奔驰宝马这样的好车。
在北仑行政中心食堂吃过自助餐,我们赶往另外一个镇子。
到了胡维波家,一进客厅,我和刘先生都很吃惊,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沙发对面是30多寸的彩电,再看室内的装修,弧形楼梯,更疑惑了,这样的家庭可以称得上气派,怎么会是贫困家庭?胡维波跟我们坐在沙发上,一直都很沉默,问一句说一句,我们问他父母在家吗?他说自己没有父母,王科长斟酌着字句问他是不是父母过世了,他说没有,都在,这是叔叔家,我们都有点疑惑。我跟维波套近乎,说你多说点话嘛,都冷场了,他笑一下,说我很不喜欢说话的。我发现,这是一个有点古怪的孩子,这个家庭,也有点古怪。
等维波的叔叔婶婶回到家,我们才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维波的父亲小时候生病留下了后遗症,脑子不太好用,现在在外地的一个亲戚工厂里打工,自己能自理就不错了。微波的母亲在他五岁时就离开了他父亲,在隔壁的镇子上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姐姐就在这个村子,每次她回来看姐姐的时候却从来不过来看维波一眼,就当她没有了维波这个儿子。维波从小就在叔叔家生活。早些年,婶婶在上海做了几年生意,回来以后借了钱修了这所房子,到后来每况愈下,现在两个人一个在超市打工,一个在工厂里做工,自己的孩子刚中考完,修房子欠的债还没还,还养着两个学生,生活比较艰难。
因为婶婶的话我听不懂,主要是刘先生、王科长和他们交流,几次看见婶婶抹眼泪,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刘先生告诉我,维波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考到高中的时候是三百多名,也就一两年的功夫,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变的懂事了,开始努力学习,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全年级的十二名。只是他的性格很内向,自尊心很强,婶婶买的零食,如果不主动给他,他永远不会去碰,他们每次都把东西平均分成两份,让女儿给他,他才接受。他在学校寄宿,叔叔每周给他100元生活费,他每周都会存一些,前些天拿出自己存下的2000块钱给了婶婶,让她帮忙存一下…
我们在屋子里聊天的时候,维波就在外面呆着。出门的时候,给他照了张相。
婶婶带着我们到了隔壁,维波小时候的家,一共两间平房,现在已经租了出去。她指着对面的三间房子说,这是前两年他们借了两万块钱在院子里的空地修的,现在也租了出去,这些房租的收入都是用来准备维波在大学里的费用的。
说实话,我对婶婶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觉得她很精明,大概也是觉得维波可怜,所以先入为主觉得她不会对维波有多好。等看了房子,下午座谈会在外面和她聊了一会,我才知道自己错怪了这个善良的婶婶。
她对我说,维波的爷爷因为维波爸爸的关系,从小对维波就很不好,多吃了两块肉也要骂他,她和奶奶都护着维波,但随着他越来越懂事,父母、爷爷给他的伤害让他的负担越来越重,也越来越敏感。婶婶说,中考前夕,她发现维波在看《三国演义》,就骂了他几句,维波光着脚就冲出了家门,他们找到半夜三更也没找到,后来维波自己回来了,婶婶拿着棍子一边哭一边打他,可从此以后,也不敢再说他什么了。而维波除了必要的话,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她心疼维波,但也有时候觉得委屈。
我能理解维波,自己的妈妈近在咫尺却不理他,爸爸每年回来一次也从来不和他说话,加上爷爷的歧视,他承受了太多的东西,而我也能理解婶婶,这么多年下来,她虽然能够将他视如己出,但谁又能面对一个冷漠的孩子整天回报笑脸呢!没有人是圣人,爱是需要回报的,她没有从维波那里获得理解,她的委屈,也不见得谁都能承受。
维波和黄露,都是让我牵挂的孩子。直到今天。
最后一家是杜卓群家。他的爸爸,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出来迎接我们。他家的房子,是我们一天走下来最破旧的了,可刘先生后来跟我说,他在院子里的时候,卓群爸看他打量房子,以为他觉得房子还不错就赶紧解释,原来的房子在一次台风中刮塌了,现在的这间,是政府出钱修的。
卓群是个开朗的小女孩,总是笑嘻嘻的,她把我们迎到屋子里,她妈妈赶紧起身给我们倒水切西瓜,我注意到她的脚是跛的,卓群跟我们说,妈妈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落下了残疾。一直在家里,爸爸在超市做保安,大概能收入九百块钱。这个家看起来很贫寒,却让人感觉很温暖,卓群给我拿笔的时候,我看见书包里一个很可爱的笔袋,拿过来看,她笑着说,是妈妈给买的,再看妈妈看卓群的眼神,充满了温情。有爱的家庭,即使再贫寒,孩子也会快乐吧!
所以我一直觉得,比起经济上的帮助,给孩子们多一些关爱和温暖,更有意义吧!
结束了家访,我们赶往教育局召开座谈会。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到了,有上午见过的,也有刚赶回来的赵申杰。我更惦记的是点点和小灵妙她们。通了一年的信,还没和她们见过呢!没多会,一群女孩子唧唧喳喳的进来,我让她们猜我是谁,猜了一会,终于猜到了是yami姐姐,孩子们很多,我也不好太表露对她们的感情。只是偷偷的观察她们,努力的跟我心中的印象对着号。右一就是黄露。
王科长跟我们跑了一天,现在又要主持座谈会。他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以往家访的时候,陪同的教育局领导都是带我们走个过场,王科长不一样,他跟每个人说话都很亲切,对孩子们也是真关心,一直和孩子的家长们聊天,有时候还帮我解答疑惑,不是我们要走的话,他能一直那样聊下去。
除了在我身边负责倒茶的卓群,男生们坐我这边,女生们坐对面,他们都很拘谨,为了打破僵局,我让他们自我介绍,大多数孩子都照本宣科一样的说着,只有可爱的点点拿出了大姐姐的样子,等到科挺发言的时候,他最后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你们可以叫我小白”,这下气氛轻松了不少。
左二是上午没见到的申杰,挺严肃的,不太爱说话。
两天的座谈会,我都很想念大黑猫,我和刘先生都不太能控制场面,可大黑猫不管到了哪里,几句话就把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而且就呆那么几个小时,她回来收到的信都是情真意切的,很多孩子都会被她打动感染。
和孩子们聊了一会,刘先生也跟他们说了不少,北仑政协的蒋主席、教育局的谢局长和另外一位局长还有侨联的乐女士都来参加座谈会。我们交流了一会,孩子们一直在旁边坐着,刘先生悄悄跟我说,孩子们这样会不会觉得尴尬。可爱的刘先生,这两天,他总是非常照顾孩子们的情绪,相比之下,我的情绪还真是粗糙。我跟他说,让他们听听大人们说话,也算长长见识吧!
左一是教育局的局长,非常抱歉我忘记了他的姓名,中间的就是蒋主席,听Michelle说,去年就是她接待的龙赛,孩子们也都很喜欢她,一直叫她蒋阿姨。
右边的就是谢局长了,温和又干练的知识女性。
没有大黑猫的能力,这样的座谈会其实对我来说收获不多,孩子们不太说话,不如单独聊聊的效果好,除了跟他们介绍包先生和龙赛,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座谈会结束的时候,我把维波叫到天台上,跟他敞开心扉的聊了一会,维波多少还是听进去了一点,也答应回去给我写信。
和孩子们告别,没有机会跟他们单独的说话,尤其是灵妙和小超人,留了点遗憾,后来想,回去用信件沟通吧,这次他们见到了yami姐姐,可能写起信来会放松一些,也希望我和刘先生,能给他们留下可以信任的印象。
蒋主席和谢局长一定要让我们吃过晚饭才走,席间,听她们介绍了北仑的情况,又一次的感觉到这个地方的魅力,也能感觉到她们对孩子的关心。和这样的政府合作,也是龙赛的幸运。
08年7月 y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