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中港學生交流的第一砲,就是以河南孤兒和香港的小學生來做「實驗」。
沒想到他們剛互相回第一封信,各自客客氣氣地只是跟對方打招呼,問句早安,說些努力時,一直努力幫忙的楊校長要走了。
大黑貓剛跟我說,我還很自私地在電腦另一邊,立刻發信給楊校長,問他以後交換日記怎麼辦?誰來負責。
他沒回音,大概當時在收拾包袱中。
我也成了孤兒啊。
得不到應該有的支援,都是孤兒。
孤兒有的,就是哭後再站起,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應該抱有這份心,養成習慣。
在國內做慈善,有時也很「孤兒心態」。
不過這道門關了,自然有另一個窗打開讓人逃生。世事沒偶然只有上天的安排。神不會讓他的兒女走進絕路。只會是最好的路。
去年年尾開始患大感冒,醫了一個月也沒多大好轉。跨年臥病在床,已知今年必有1一番歷練,雖然孤兒心態,還是會好好走下去,天無絕人之路。這是我小時看黑白的粵語長片佳句。
我能想像到楊校長已提振起精神來面對新環境,新事物。
人不用往後看,大黑貓和小孩子也不用耿耿於懷了。像昨晚回廣州家,想上網,但網線竟壞了。要洗澡煤氣爐又開不到。迫得什麼也不用做,九點上床睡。看似走霉運,但回頭想,原來是上天的恩賜,讓仍患感冒的我好好休息。
楊校長比我更有愛心,他是遇上了好運,我敢肯定。不是嗎?
既然如此,孩子們,基金會,該笑著送上最衷心的祝福。遲點可能還會吃驚道:「校長,怎麼這麼幸運!」
幸運來時,我們不察覺,只管唉聲嘆氣,那是糟塌了一次機遇。校長早察覺到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自私地想著自己變成孤兒?
天涯海角,總有再見時。沒有誰也行,該是孤兒應有的心態。不單是說河南的,還有我們。說回頭,每一次歷練,也該感謝讓我們受苦的人。他們可能是被我們忽略的「老師」。
寫於廣州 El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