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文瑄、邬倩倩装嫩是谁惹的祸?

(2009-08-06 11:26:05)
标签:

装嫩

孙红雷

张国立

蒋雯丽

赵文瑄

邬倩倩

康洪雷

团长

杨阳

记忆的证明

分类: 评论

赵文瑄、邬倩倩装嫩是谁惹的祸?

赵文瑄、邬倩倩装嫩是谁惹的祸?

 

《华商晨报》的一篇题为《明星装嫩,难受的不只观众》的文章说了中国影视一个让演员和观众同时感到尴尬现象:一堆“四大张儿”甚至年过半百的明星,非要强装纯真,扮演生涩的小男生和情窦初开的少女。

文章点到了孙红雷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张国立、蒋雯丽在《金婚》、赵文瑄、冯远征、邬倩倩在《对手》、王斑在《望族》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年演员努力装嫩的现象。文章说,“开播后收到的反馈来看,因为化妆不到位,体态神情不符或者是没能把握年轻人的心态,即便是演员演技再好,塑造角色的时候,也会让观众觉得别扭”。有趣的是,作者采访了几个装嫩的演员,得到的结论就是文章的标题。原来演员自己也感到不舒服。孙红雷实话实说,自己 “硬着头皮展示青春”;而张国立的话更为坦率,“为了装嫩,我还真是夜不能寐。”

看来演员是可以原谅的,这里可气的是,“多数导演指出,这是艺术的需要,也符合创作规律,在影视创作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好一个“艺术需要”、“符合创作规律”,于是乎“无法避免”。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垃圾导演能够睁着眼睛说出这种昏话!

《对手》导演尤小刚的回答有些搞笑,“好在扮嫩的戏份不多,观众忍忍就过去了。”这里请原谅我调侃一下前辈:拜托,导演同志,您是在给人拔牙呢,还是拍电视剧?观众是在享受娱乐,您居然让他们“忍忍”然后就“过去了”。啥叫雷死人不偿命,尤导给了个绝妙的注脚!

可惜的是《华商晨报》的文章只讲了现象,却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中国明星的装嫩现象,说穿了,是影视公司在市场上和导演在艺术上不自信的表现。影视公司觉得只有靠那些老家伙们的名气,才能够给自己的戏赢得收视和票房;导演们觉得,只有让这些大腕儿们托着,自己的戏才能够看。于是乎,中国明星年纪越来越老,新秀的涌现越来越难。

这种影视公司和导演成了主流的时候,就是影视行业的悲哀了。如果再把这种悲哀看成是创作规律,那整个行业就不可救药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投资两亿美元的大片《泰坦尼克号》时23岁。汤姆·克鲁斯出演成名作《危险的交易》时21岁,主演飞行大片《壮志凌云》时24岁。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中国确有出类拔萃的导演,也有具有市场眼光的影视公司。今年电视剧的巅峰之作《我的团长我的团》就为我们的影视业推出了一批出色的年轻演员。我们不得不佩服康洪雷的导演眼力和华谊兄弟的气魄。还有杨阳导演,当初拍摄《记忆的证明》时她明确说,“(主要)演员条件的第一条是必须年轻”。这两位导演靠艺术赢得观众,而不是大腕的名气。

诚然,年轻的演员在演技上不如老戏骨们,但是对于青年角色来说,他们看起来要比装嫩的大腕们可爱得多。《战北平》筹拍时,一个自认为比蒲巴甲更像解放军干部的中年演员,用了超常规的努力去争取乔连长这个角色。但是中融影视却坚持使用初次拍电视剧的蒲巴甲。他们依靠一套没有大腕的组合,却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这至少说明,把观众当成只会盲目地追逐明星,而不管人物形象的傻子是极端错误的。

拜托了,还是不要让演员和观众一起受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