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1四字分析与综合课——以《梅》为例

(2020-09-18 11:19:14)
标签:

四字分析

综合课

分类: “‘四字’语文”读教写一体化

            5-1四字分析与综合课——以《梅》为例

        (广西贺州学院“十三五”总课题组,段双全执笔)

                   《梅》“四字”分析

                        解读者  段双全

 

原文: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言”分析

从字词句看,“数”“为”是多音字,诗中读shù和weì,还有sh,shuò,weí等读法;“墙角”“遥知”“暗香”是偏正式词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果因复句,等等。

从表达方式看,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叙述,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议论,有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从表现技巧看,韵脚,押“ai”韵;结构,为倒叙,因为先写结果“看到数珠梅开”,再写经过“远远走来”和“闻到花香”,同时也是一种“果-因”结构;整首诗,也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体裁和风格看,本诗为流水对的五言绝句。内容具有既朴实如话,又含蓄隽永;形式具有结构严谨,音韵和谐的特点。

二、“象”梳理

小诗中有物象、景象、事象和人象。物象为“墙角”指墙的边角,因是雪后初晴,上有墙沿遮盖,下面的雪又不甚深,故可望见突出的墙角;若发挥联想,还会从墙角想到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庭院,是简陋民居富家大院还是寺观。景象为“梅”“”“”。梅不多,只有数枝;”,会使人想到严寒的环境,气温极低,江河结冰,落叶乔木都光秃秃的;雪,应该飘盖在枝头或落地面除景象和物象外,还有事象和人象。事象,即这首诗里发生了哪些事,按顺序梳理,应该发生了这些事:一个人冒着雪后严寒从远方走来;远远看到墙角有发白的东西;有疑间闻到了悠悠的花香;走近一看是数珠白梅。人象即诗中的远来者是谁,据实揣测之,可能是一个平民,一个商人,一个读书人,一个出家人或一个落难者(含贬谪者)。

三、“志”分析

志,指文本中景和物的特征和社会象征意义、事的基本意义和社会意义以及人的性格和社会意义,还有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志,可从文本局部看,也可从文本整体看。此外,还可从作者看,形成立足作者的解读;从读者看,形成立足读者的解读。

立足文本,从景看,具有芬芳、顽强的特点,说明梅有傲霜斗雪的坚强品质,而象征到人也有与恶劣环境斗争的精神;,具有寒冷、萧条的特点,说明自然环境的恶劣,可能象征着社会的阴暗面;“雪”,具有晶莹、洁白、易溶化的特点,也有湿寒、阴冷的特点,前者代表纯洁而柔情的事物,喻示着人生的纯洁与美好;后者可能代表阴暗、冷僻的事物,象征社会的阴暗面。

从物看,“墙角”,具有逼仄、有棱有角的特点,可能喻指着境况的不顺和个性的另类,象征到人,说明墙角虽陋,但也有棱有角,人虽普通、渺小,也有自己的品性和价值等道理

从事看,一个人远远走来,能闻到幽幽花香,看到不同于雪的事物,也即梅花,说明人只要有心,都会从平凡中发现惊人的风景,并从中收获人的境况即使再差,也不可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但人生也可美好”等人生哲理

从人看,无论是平民、商人、读书人,出家人,还是落难者(贬谪者),都能感受环境的严寒,墙角的逼仄,梅的洁白芬芳,若是平民,则是一个能走出小民经济局限,能关注自然美好的平民,是一个既朴实、勤劳,又生活情趣的老百姓其普适性社会意义在:老百姓不可只是埋头谋生,还需要有一定的自然情趣和文化修养。若是商人,则是一个能走出功利看自然的商人,是一个勤劳、睿智、儒雅的商人。其普适性社会意义是:只重利的商人不是好商人,好商人是爱财取之有道,重德甚于重利的儒商。若是读书人,则是一个能走出“一心只读圣贤书”局限,能感受到自然美好的读书人,是一个勤奋、文雅,有理想的读书人。其普适性社会意义是:少年读书,不要只读死书,还要读活书。读自然、社会的书,可能比读书本上的书更有价值和意义。若是出家,则是一个能苦行,能化缘,能传道的出家人,是一个勤于修行,看淡名利钟情自然,超凡脱俗的出家人其普适性社会意义在:不管是宗教的,还是哲学的,只要是精神信仰,都是需要用毕生精力,全身心地去追求,才有可能进入它的庙堂。若是落难者,则是一个遭受磨难而不气馁,还难里偷闲的落难者,是一个心态平和、意志坚强、随缘自适,不忘初衷,乐观向上的落难者。其普适性社会意义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磨难,心态平和,不忘初衷,砥砺奋进,终有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的那一天。

立足作者也是落难者,则会发现王安石虽屡遭贬谪,但他“变法强宋”的雄心不改,他一直在等待重返政坛的时机,如同梅花要傲雪绽放一样。

立足读者,对文本内容可能会有一些不同学科视角的个性化的解读,如从哲学视角,可能有“雪中景和雪中人天人合一”等议论;从语言形式视角,也可能发出“墙角一枝梅”可能比“墙角数枝梅”更好等议论。

从整体看,本诗通过对严寒环境下的远行者、远行者所闻到的花香和看到的墙角的梅花的叙述和描写,展现了梅花的坚强和美好,说明环境虽逼仄、严酷,但自然依然充满生机力,而人生虽然各有各的艰难,但只要心态平和,钟情自然,乐观向上,就能战胜困难,收获生活的美好和真谛。

四、“情”分析

小诗中的情,主要指读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人的基本意义和社会或象征意义进行价值判断后所生发的情感。也即对景的特点和社会象征义、物的特征和社会象征义、事件的基本意义和社会意义以及人的基本性格和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后所生发的情感。

诗中的景,芬芳、傲雪绽放往往是品质顽强的人的象征,看到梅,人们往往生发出一种喜爱和敬仰之情;寒,指气候的寒冷和环境的死寂,喻示社会的阴暗,人们对严寒和社会阴暗面总有些不适,因此心生厌恶或恐惧;具有洁白或寒冷的特点有表达品质纯洁或环境严酷的意思,看到雪的洁白,人们充满喜爱和向往;感到雪的寒冷,人也会生出厌恶和恐惧。

诗中的物“墙角”具有逼仄和棱角分明的特点,可能意味着境况的不顺和个性的另类,看到墙角的逼仄和境况的不顺,可能心生悲哀或绝望;看到棱角分明,想到个性的另类,可能心生赞赏或嫌弃。

诗中的事,就是远来者在严寒的环境下,嗅到花香,看到了梅花,说明只要是有心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这样的事是有灵性的,甚至是励志的,因此,人们对这样的事应该是首肯而赞许的。

诗中的人,无论是平民商人、读书人、出家人或落难者,他们在严寒中,在个人的困境中,都能感受到梅花的清香和洁白,说明他们都是有担当,有情趣,,能淡看生活中的困难,乐观向上的人,因此,不管他们身份如何,我们都会对他们表示钦佩和尊敬。

               

 

 

《梅》“四字”教学设计(综合课)

         设计者       段双全

教学目标:

1.“言”分析——分析诗中的多音字、偏正词语、因果复句、倒叙结构、音韵特点和体裁风格等;

2.“象-志分析——关注诗中的人、景、物、事,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或性格以及社会意义和多元意义

3.“情”分析——在“象-志分析基础上,分析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言分析和象梳理

难点——志和情分析。

教学课型:“四字”综合分析课。

教学方法:五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时:一小时。

教学过程:

一、意象导入

(一)教学内容:如,月亮、柳、竹等。

(二)教学方法:问答、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

1.师问学生记得哪些传统意象。

2.学生回答,特别指明“象中意”。

3.教师予以总结。

明确:

月亮——明亮且有圆缺,往往是思亲的象征。月圆象征亲人团圆,月缺象征亲人离散。

——青翠、柔软、极富活力,往往是爱情的象征。柳,谐音“留”,在恋人和爱人离别时,想留住爱人,表达缠绵的、难舍难分的、真挚的爱情。

——青翠、杆直、心空、凌寒不凋,往往是正直、顽强而谦虚的君子的象征。

二、言分析

教学内容:多音字、偏正词语、因果复句、叙议结合、倒叙结构和押韵和体裁风格等。

(二)教学方法:自学法、问答法、朗读法、讲授法等。

(三)教学过程

1.讲多音字

明确:“数”“为”,诗中读shù和weì,还有sh,shuò,weí等读法;

2.讲偏正词语

明确:“墙角”“遥知”“暗香”是偏正式词语;

3.讲果因复句

明确:“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果因复句。

4.讲叙议结合

明确: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叙述,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议论,有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5.讲倒叙结构

明确:因为本诗先写结果“看到数珠梅开”,再写经过“远远走来”和“闻到花香”,所以是倒叙结构,同时也是一种“果-因”结构;

6.讲押韵

明确:本诗的韵脚“开”和“来”,整首诗压“ai”韵

7.讲体裁风格

明确:本诗为流水对的五言绝句。内容具有既朴实如话,又含蓄隽永;形式具有结构严谨,音韵和谐的特点。

三、象志分析

这里的象志分析只分析景之志、物之志和人之志。

(一)景之志分析

1.教学内容:梅、寒和雪。

2.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3.教学过程:

1)讲“梅”的基本特征和象征意义

明确:具有芬芳、顽强的特点,也即有傲霜斗雪的坚强品质梅是恶劣环境下顽强生存和奋斗的人的象征梅也象征着一种敢于与势力斗争的精神

2“寒”的基本特征和象征意义

明确:,具有寒冷、萧条的特点,说明自然环境的恶劣、严酷。联想到社会,可能是社会阴暗面的象征,也说明人在社会中会遭遇逆境。

3)讲“雪”的基本特征和象征意义

明确:“雪”,具有晶莹、洁白、易溶化和冰冷等特点,有时代表纯洁而柔情的事物;有时代表阴冷而孤立的事物。在社会上,前者往往象征着人生的纯洁与美好;而后者往往代表人生的隔膜和孤独。

(二)物之志分析

1.教学内容:墙角。

2,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3.教学过程:

先讲“墙角”的基本特征,再讲其象征意义。

明确:“墙角”,具有逼仄、有棱有角的特点,可能象征着境况的不顺和个性的另类,也即象征到人,说明人虽出身低微,形象渺小,可以有自己的和追求

(三)人之志分析

教学内容:远来者或观梅者——推测有五种人。

(二)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讲平民形象和社会意义

明确:若是平民,则是一个能走出小民经济局限,能关注自然美好的平民,是一个既朴实、勤劳,又生活情趣的老百姓其普适性社会意义是:老百姓不可只是埋头谋生,还需要有一定的自然情趣和文化修养。

2.讲商人形象和社会意义

明确:若是商人,则是一个能走出功利看自然的商人,是一个勤劳、睿智、儒雅的商人。其普适性社会意义是:只重利的商人不是好商人,好商人是爱财取之有道,重德甚于重利。

3.讲读书人形象和社会意义

明确:若是读书人,则是一个能走出“一心只读圣贤书”局限,能感受到自然美好的读书人,是一个勤奋、文雅,有理想的读书人。其普适性社会意义是:少年读书,不要只读死书,还要读活书。读自然、社会的书,可能比读书本上的书更有价值和意义。

4.讲出家者形象和社会意义

明确:若是出家,则是一个能苦行,能化缘,能传道的出家人,是一个勤于修行,看淡名利钟情自然,超凡脱俗的出家人其普适性社会意义在:不管是宗教的,还是哲学的,只要是精神信仰,都是需要用毕生精力,全身心的去追求,才有可能进入它的庙堂。

5.讲落难者形象和社会意义

明确:若是落难者,则是一个遭受磨难而不气馁,还难里偷闲的落难者,是一个心态平和、意志坚强、随缘自适,不忘初衷,乐观向上的落难者。其普适性社会意义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磨难,心态平和,不忘初衷,砥砺奋进,终有东山再起,反败为胜的那一天。

、情分析

(一)感情来源分析

1.教学内容:感情来源分析。

2.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和讲授法。

3.教学过程:

1)分析感情是怎么来的

明确:感情是对世界上的景、物、事、人的感情,这些感情都是在对这些“象”有基本认识(对其特征、特点的认识)和深入认识(对其象征意义社会意义和多元意义的认识)后才会发生。

(二)诗中情分析

1.教学内容:诗中景、物、事、人的感情分析。

2.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和讲授法。

3.教学过程:

1)景之情分析

明确:诗中的景,芬芳、傲雪绽放往往是品质顽强的人的象征,看到梅,人们往往生发出一种喜爱和敬仰之情;寒,指气候的寒冷和环境的无生气,喻示社会的阴暗,人们对严寒和社会阴暗面总有些不适,因此心生厌恶或恐惧;具有洁白或寒冷的特点有表达品质纯洁或环境严酷的意思,看到雪的洁白,人们充满喜爱和向往;感到雪的寒冷,人也会生出厌恶和恐惧。

2)物之情分析

明确:诗中的物“墙角”具有逼仄和棱角分明的特点,可能意味着境况的不顺和个性的另类,看到墙角的逼仄和境况的不顺,可能心生悲哀或绝望;看到棱角分明,想到个性的另类,可能心生赞赏或嫌弃。

3)事之情分析

明确:诗中的事,就是远来者在严寒的环境下,嗅到花香,看到了梅花,说明只要是有心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这样的事是有灵性的,甚至是励志的,因此,人们对这样的事应该是首肯而赞许的。

4)人之情分析

明确:诗中的人,无论是平民商人、读书人、出家人或落难者,他们在严寒中,在个人的困境中,都能感受到梅花的香和洁白,说明他们都是有担当,有情趣,能淡看生活中的困难,乐观向上的人,因此,不管他们身份如何,我们都会对他们表示感佩和尊敬。

六、布置练习

(一)教学内容

1.分析“梅”的特征和它的象征意义。

2.模仿《梅》,写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

(二)教学方法:练习法、评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布置练习。

2.学生进行练习。

3.师生评改练习。

 

附:板书设计

 

——    ——    基本和深刻意 ——

数、为       芬芳、顽强   人的坚强、勇敢  喜爱敬仰

 暗香       阴冷、萧条     社会的阴暗面  厌弃或恐惧

 因果       纯洁、湿冷       人的纯洁    喜爱向往

 叙议结合                     环境严酷    厌弃或恐惧

 押韵   墙角    逼仄有棱角           人生的不顺  悲伤和绝望

 绝句                       个性的张扬    赞扬或厌弃

 朴实隽永 落难者   随缘自适      人要战胜磨难       感佩尊敬    

    砥砺前行     而不能相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