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字分析与理象课——以《雷电颂》为例
(2020-09-18 11:07:38)
标签:
四字分析理象课 |
分类: “‘四字’语文”读教写一体化 |
2.四字分析与理象课——以《雷电颂》为例
(广西贺州学院“十三五”课题组,段双全执笔)
《雷电颂》“四字”分析
《雷电颂》是郭沫若的五幕话剧《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场,是著名的“借古讽今”的作品。戏剧通过屈原的个人独白,也即通过对风雷电、光明等的呼唤和对“土偶木梗(神像)”的指斥,批判楚国卖国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本选场“言”“象”“志”“情”等内容形式元素十分丰富,尤其是“志”有双重的象征意义。但我们有意将本文上为“理象”课,只重视其事实性内容,对其丰富的意蕴暂不予分析。在这里,为了给“理象课”作准备,我们先对本文进行“四字”分析。
一、言分析
(一)字词句
(二)表达方式
舞台语言是说明性的语言。
人物语言呈现方式是语言对话(或内心独白)描写,但其中含有简要的叙述和描写,强烈的议论与抒情。
本文简要地叙述、描写了风、雷、电、洞庭湖、长江、东海、河伯等正面形象和黑暗的宇宙、东皇太一等负面形象;强烈地表达了对正面形象的赞许、向往、热爱和歌颂之情,以及对负面形象的批判、憎恨和厌弃之情。
(三)表现技巧
1.对比手法:将刚强猛烈的风雷电和拖泥带水的雨进行对比;将黑暗的阴惨的宇宙与如火的光明的宇宙进行对比;将邪恶的统治者和有正义感的统治者进行对比。
2.象征手法:风雷电是变革社会的爱国力量的象征;众神大多是虚伪、邪恶、反动、卖国的统治者的象征,也有河伯这样的同情革命者。
(四)体裁风格
诗体戏剧。
题材严肃,情感强烈,语言工丽,全文形成了一种汪洋恣肆、大气磅礴的风格。
二、象梳理
本文的象,主要有事象、景象、神像和人象。下面一一梳理。
(一)事象
(屈原和郑袖、靳尚等卖国者斗争,其整个经历是被蒙蔽-被诬陷-被罢黜-被诬蔑-被侮辱-被囚禁-被救走) 本选场涉及的是“被囚禁”期间的事,全部为跟说话(独白)有关的事:
1.呼唤风雷电;
2.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
3.景仰光明;
4.指斥土偶木梗;
5.感叹河伯;
6.表达与黑暗抗争的决心。
(二)景象
1.宇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炸裂的宇宙;光明的宇宙。
2.风、雷、电——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闪耀的电。
3.雨——拖泥带水的雨。
4.灰尘、沙石——一些灰尘,一些沙石。
5.花草树木——一些花草树木。
6.洞庭湖、长江、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7.无人小岛——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三)神像
1.东皇太、云中君、东君——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
2.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什么个大司命,什么个少司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
3.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结果,你是被人押进了龙门,婵娟她也被人押进了龙门。。
(四)人象
1.屈原——本选场主要是通过肖像、行动和语言来表现屈原的。
(1)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肖像、行动)
(2)呼唤风雷电;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景仰光明;指斥土偶木梗;感叹河伯;表达与黑暗抗争的决心。(语言)
2.他们——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3.我们——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三、志(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分析
(一)事之志分析
教学内容
————
基本意义
呼唤风雷电——希望雨过天晴——盼望楚国和抗日的变革力量;
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思念祖国的富饶之地——希望有抗秦救楚和抗日的氛围和力量;
景仰光明——喜欢明亮的地方——希望楚国得救和抗战胜利;
指斥土偶木梗——对神像不敬——对楚国卖国者和曲线抗日的国民党统治者的指斥;
感叹河伯——感叹正直河伯的正直不容易——感叹联齐抗秦的支持者和主张一致抗日的民主人士的正义和不容易;
表达与黑暗抗争的决心——一定要变黑暗为光明——一定要和卖楚者和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二)景之志分析
教学内容————基本意义 ———— 社会或象征意义
宇宙——黑暗、阴惨、炸裂的——奸佞当道的楚国和曲线救国的国民党统治。
宇宙——燃烧、光明的——变乱为治的楚国和一致抗日的中国。
风、雷、电——可以化雨为晴——变革楚国和国统区社会的力量
雨——拖泥带水——意志不坚、暧昧的革命力量
灰尘和沙石—负面、无用的东西—无爱国心的群众
花草树木—正面、有用的东西—有一定爱国心的群众
洞庭湖、长江、东海——人民赖以生存的地方——爱楚国和抗日的氛围与土壤
无人岛——屈原理想的所在——政治理想中的一方净土(乌托邦)
(三)神和人之志分析
教学内容
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天地神、云神和太阳神——虚伪、堂皇的高层卖楚者和曲线救国论者。
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管寿夭的神、管生育的神、洞庭湖的男女水神——阴险、虚伪的中下层卖楚者和消极抗日者。
河伯——黄河水神——有良心和正义感的楚国和国民党左派基层官员。
屈原——支持联齐抗秦而被囚禁者——坚持正义、威武不屈、爱憎分明、大义凛然的爱国者。
我们——支持屈原举张的人——一群坚持正义、刚直不阿、大义凛然的主张一致抗日的爱国者。
他们——对楚国命运麻木不仁的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和卖国者。
四、情分析
(一)事中情
1.呼唤风雷电——希望雨过天晴——盼望楚国和抗日的变革力量——希冀和盼望
2.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思念祖国的富饶之地——希望有抗秦救楚和抗日的氛围和力量——热爱和向往
3.景仰光明——喜欢明亮的地方——希望楚国得救和抗战胜利——喜爱和盼望
4.指斥土偶木梗——对神像不敬——对楚国卖国者和曲线抗日的国民党统治者的指斥——愤怒和批判
5.感叹河伯——感叹正直河伯的正直不容易——感叹联齐抗秦的支持者和主张一致抗日的民主人士的正义和不容易——感慨和赞扬
6.表达与黑暗抗争的决心——一定要变黑暗为光明——一定要和卖楚者和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赞扬和钦佩
(二)景中情
1.黑暗的宇宙—奸佞当道的楚国和曲线抗日的国民党反对统治—憎恶、厌弃
2.光明的宇宙—变乱为治的楚国和形成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国—景仰、歌颂
3.风、雷、电—变革楚国社会和国民党反对统治的力量—景仰、歌颂
4.雨—楚国意志不坚的抗秦力量和我国抗战时期暧昧的革命力量—鄙夷、厌弃
5.灰尘和沙石—楚国和抗战时期无爱国心的群众—鄙夷、厌弃
6.花草树木—楚国和抗日时期有一定爱国心的群众—同情、爱惜
7.洞庭湖、长江、东海—养育子民的好地方,爱国的人民大众—思念、歌颂
8.无人岛—屈原和抗日战士理想中的一方净土—景仰、向往。
(三)人和神中情
1.屈原——联齐抗秦举张者——坚持正义、刚直不阿、大义凛然的爱国者——崇敬、热爱、歌颂。
2.我们——支持联齐抗秦者一群坚持正义、刚直不阿、大义凛然的爱国者——同上。
3.他们——结盟秦国的举张者——虚伪、邪恶、反动的卖国者——鄙视、憎恶、厌弃。
4.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天帝神、云神和太阳神——高层卖国者——鄙视、憎恶、厌弃。
5.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寿夭神、生育神、水神——中下层卖国者——鄙视、憎恶、厌弃。
6.河伯—— 黄河神——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基层官员——赞扬、同情。
教学目标:
“象”梳理——立足本文事、景、神、人,梳理其全部事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需要梳理的“象”内容。
难点——找到文中象的具体内容。
教学课型:“理象”课。
教学方法:自学法、朗读法和问答法。
教学课时:一小时。
教学过程:
一、从郭沫若历史剧导入
(一)教学内容:如,《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等。
(二)教学方法:问答法、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
1.师问学生记得哪些郭沫若的历史剧。
2.学生回答,特别分清抗战时期和解放后。
3.教师予以总结。
明确:
抗战时期剧作——《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
解放后剧作——《蔡文姬》《武则天》。
二、“象”确定与梳理
(一)事象
(屈原和郑袖、靳尚等卖国者斗争,被蒙蔽-被诬陷-被罢黜-被诬蔑-被侮辱-被囚禁-被救走) 本选场涉及的事有:
1.呼唤风雷电;2.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3.景仰光明;4.指斥土偶木梗;
5.感叹河伯;6.表达与黑暗抗争的决心。
(二)景象
1.宇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炸裂的宇宙;光明的宇宙。2.风、雷、电——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闪耀的电。3.雨——拖泥带水的雨。4.灰尘、沙石——一些灰尘,一些沙石。5.花草树木——一些花草树木。6.洞庭湖、长江、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三)神像
1.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
2.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什么个大司命,什么个少司命,你们的天大的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什么个湘君,什么个湘夫人,你们的天大的本领也就只晓得痛哭几声!。
3.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我看见婵娟被人虐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结果,你是被人押进了龙门,婵娟她也被人押进了龙门。。
(四)人象
屈原——本选场主要是通过肖像、行动和语言来表现屈原的。
1.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肖像、行动)
2.呼唤风雷电;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景仰光明;指斥土偶木梗;感叹河伯;表达与黑暗抗争的决心。(语言或内心独白)
三、布置练习
(一)教学内容
以文中的“象”为基础,编写一个人或神的故事。
(二)教学方法:练习法、评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布置练习。
2.学生进行练习。
3.师生评改练习。
附:板书设计
象
事象
景象
神像
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