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我们应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去体味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从而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物心存感恩之情呢?
一、树立意识,激发孩子感恩的心。
   
在平日的生活中,往往正是由于父母对自己孩子采取了关爱备至的“养育”态度,孩子不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自私个性的养成。感恩,就这样夭折在父母的溺爱中。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要让他们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的背后,原来隐藏着那么多的辛苦;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对别人的帮助常怀感激之心。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告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又如走在干净的马路上,可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不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当邻居帮了自家一个小忙,一定要领着孩子上门道谢……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要让孩子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贵之处,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谢父母,学着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树立榜样,培育孩子感恩的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家长必须首先做感恩的榜样。在生活中,家长对父母、长辈尽的孝道,比如帮父母洗衣服、剪指甲等一些生活小事,尽可能让孩子知道并看到。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工作、心情、想法。在幼儿园里,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如“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故事,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讲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孩子,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以及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当然,作为老师,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还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知道感恩,在洋溢着浓浓的感恩氛围中茁壮成长,从而培育起一颗感恩的心。
 三、开展活动,践行孩子感恩的心。
   
在家庭中,在幼儿园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上,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各种节日是感恩教育的良好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等等。
   
诚然,孩子的感恩教育,是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共同责任。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之处还需要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如果在幼儿园里,老师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了,回到家,家长却总是溺爱有加,这也不要做,那也代劳了,孩子就会迷惑了,也就会出现在幼儿园这种人,在家又成另一种人的情形。因此家长与老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家园携手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
  总之,我们要引领孩子们懂得: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关心和帮助,都不要忘记感恩。那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