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孤独

(2008-02-18 07:24:00)
标签:

空巢

居家养老

关爱老人

孤独

助餐

杂谈

    应当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必定会向发达国家靠近,在家庭内部更多地强调父母和子女独立的个人发展空间,“空巢”将是普遍存在。可是眼下显然还不行,据12月1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空巢近半,城市老人则常感孤独。
  很多明智父母已意识到这些,开始尝试不再将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可是,受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做父母的一时靠自身的力量还难以完成彻底改变。现在,即使所谓“开明”的父母也一如既往,将家庭中的资源集中投放在孩子身上,为此甚至牺牲了个人爱好和自我发展;自然,牺牲并非完全无偿,对于子女将来在精神或物质上的反哺,他们也抱有较大期望。由此形成的家庭成员彼此关切和紧密联系,即使在物质水平比较低下家庭,也构成了其幸福感的源泉。不幸的是,当下的父母们是处在社会快速变动期,他们还习惯性地期待着天伦之乐呢。可是长大成人的子女,很多却开始追求个人的自由而独立去了,始料不及的父母则陷入了孤独和苦闷之中。从这种境遇中如何解脱出来,需要老人个人的努力,子女当然也不能袖手,而社区也应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幸福生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例有一位80岁高龄的方维仁满心欢喜,言语间流露了感激之情说:现在是我一生中吃得最好的时候了,可说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朋友都说我气色好多了。这位退休建筑师年轻时由于工作繁忙,三餐总是草草解决。老伴两年前去世后,不擅长烹饪的他更是“有一餐没一餐”地过日子。方维仁病魔缠身,有白内障和心脏病,胃不好,颇需要人照顾。他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女婿都是大忙人,跟他们住也未必看到他们,加上老人收藏了不少古典音乐唱片和电影光碟等,担心女儿家容不下他的这些宝贝,便执意独居。在方维仁所居住的上海市五角场镇上,像他这样的独居老人或“纯老家庭”少说也有2680多户,这些老人生活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解决三餐。有鉴于此,五角场镇推出了多种形式的老人“助餐”服务,不但登门为行动不方便者送餐,也在镇上的老年服务室里集中供应盒饭,甚至要求镇上的体育学院食堂向老年人开放服务,让他们从住宅步行到学院食堂用餐。

   其实,上海各区县自几年前就以不同形式落实“居家养老”概念。与机构养老不同,“居家养老”使长者仍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无需搬到老人院与陌生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以五角场镇来说,它所属的上海杨浦区是个高校林立的区域,区政府利用这个资源,要求学校开放食堂让老年人用餐,由个别老人负责自己的餐费,政府则给予学校资金补贴,为社区老人提供低价饭菜。
    因为年长者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生活,实行“居家养老”是当前社会养老首选。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由于过去的工资低廉,一般退休市民都没什么储蓄,更无别是资产或投资了。目前,除了刚退休者和公务员外,退休市民每月所领的养老金平均约为1200元,不足以支付机构养老的费用。

  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007年底,上海60岁以上的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1%。老年人在照料、医疗和护理上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政府因此鼓励以社会和民间力量去满足这些需求,也就出现了“助餐服务”、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及政府补贴雇用服务人员的助老形式。与此同时,上海也在探讨到异地养老,“时间储蓄”(也就是鼓励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为未来做“储蓄”)和类似方向抵押房产养老的措施。养老的形式林林总总,要落实还得依赖政策、制度和资源等的配合。养老补贴要有个稳定的来源,相关的财政支出不能与经济发展挂钩。此外,必须有政策推动,企业和个人重视这方面的慈善活动,也必须使助老服务成为有发展空间的职业。希望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