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长城,发现冰川遗迹


标签:
涞源长城浮图峪 |
分类: 大江南北 |
2.因为听说这段长城,蜿蜒在巨石嶙峋之中,具有独特之美,这是长城与巨石的共舞。

3.我经常去的延庆、密云等地的长城山体,基本都是白云岩或石灰岩,虽然山体陡峭,悬崖高大,很美,但岩石较破碎,与涞源不一样。

3.我经常去的延庆、密云等地的长城山体,基本都是白云岩或石灰岩,虽然山体陡峭,悬崖高大,很美,但岩石较破碎,与涞源不一样。
4.涞源长城山体是花岗岩,奇特巨石,在长城两侧,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12.远看对面山坡上,散落的石球,更像是神仙遗落的珍珠。
13.一大片半埋在土的石块,表面浑圆,地貌学上被称为“羊背石”,如同簇拥着在山坡上的羊群。
14.无数奇形怪状的巨石,拟物拟人,比如这个,我擅自称呼为“擎天一柱”。
15.这个叫“供桌三蟠桃”吧!
16.这个叫“冬天里的一把火”?
17.涞源长城的敌楼特别密集,而且为了增加攻击面而修建的马面墙或支墙也很多,这是为什么?
18.我猜想,重要原因可能是山坡上巨石太多,敌人可以借助巨石掩护,接近城墙而发起攻击,因此城墙需要更好的防守,所以需要更多的敌楼、马面墙和支墙。
19.长城建材的原则是就地取材,所以涞源长城的墙体部分基本上都是花岗岩,而且都是特别大块的花岗岩。

19.花岗岩不易风化,比起用青砖砌就的墙面坚固耐久多了。因此500年了,这些台阶,依然非常完整。

20.大块花岗岩铺就的马道,几乎还像新的一样。走在上面,几乎如履家门前的大街—— 这是我在野长城中,第一次见到保存如此之好的马道。

21. 我对这些石头的质地也非常感兴趣,一路上仔细研究它们。

22.我注意到这里的花岗岩颜色有很多变化,有长石占比较多的肉色花岗岩,云母含量较多的褐色花岗岩,还有石英较多的白色花岗岩。

23.有的晶体非常粗大,石英颗粒几乎有花生粒大小,偏白色或肉色。沿着节理裂隙,还有侵入岩。
24.有的则结晶细腻,晶体颗粒细小如同芝麻,偏灰色。我甚至看到有的黑色岩石上,有火山玄武岩特有的细微的孔洞,难道这里火山活动过?

25.我找了这两种不同花岗岩的交接处,显示不同岩石的冷却条件差异之大。

26.站在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壁前,上面有斑驳的侵入岩残余,感叹真的像一幅山水画。

27.我赞叹,涞源长城,因石而美.......

28.从登上涞源长城的第一刻,我就一直在寻找冰川痕迹。因为我在离这里并不遥远的冰山梁,看到过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我想,同样为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巨大冰川一定也曾经在这里肆虐。

29.在跨越每一块巨石时,我都很注意寻找冰臼,那是冰川存在过的最直接证据。我在许多巨石上看到了一些小凹坑,但是太小,我不敢断定那是冰臼。

30.在“擎天一柱”的顶端,我看到有非常清晰的水流槽,很像是冰臼的溢流槽。但我无法爬上去一看究竟。

31.终于,在最后一个高峰顶端的一块巨石上,我看到了这个冰臼 —— 这是冰川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33.下午3:00了,已经倾斜的阳光照耀一叠叠的山岗上,富有韵律之美。有谁知道,200万年前,厚达数百米的巨大冰川曾经覆盖这里的山岗。最后,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地球的自转倾角变化、或者地球在椭圆型公转轨道的位置移动,或者是地球穿过了那片塞满宇宙灰的空间,或者超级火山的影响终于消失殆尽,巨大的冰墙逐渐消失在北方,让生命在这里重现生机,留出空间。人类在这里,以长城为界,开始了厮杀或拥抱.....

25.我找了这两种不同花岗岩的交接处,显示不同岩石的冷却条件差异之大。

26.站在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壁前,上面有斑驳的侵入岩残余,感叹真的像一幅山水画。

27.我赞叹,涞源长城,因石而美.......

28.从登上涞源长城的第一刻,我就一直在寻找冰川痕迹。因为我在离这里并不遥远的冰山梁,看到过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我想,同样为花岗岩地貌,第四纪巨大冰川一定也曾经在这里肆虐。

29.在跨越每一块巨石时,我都很注意寻找冰臼,那是冰川存在过的最直接证据。我在许多巨石上看到了一些小凹坑,但是太小,我不敢断定那是冰臼。

30.在“擎天一柱”的顶端,我看到有非常清晰的水流槽,很像是冰臼的溢流槽。但我无法爬上去一看究竟。

31.终于,在最后一个高峰顶端的一块巨石上,我看到了这个冰臼 —— 这是冰川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33.下午3:00了,已经倾斜的阳光照耀一叠叠的山岗上,富有韵律之美。有谁知道,200万年前,厚达数百米的巨大冰川曾经覆盖这里的山岗。最后,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地球的自转倾角变化、或者地球在椭圆型公转轨道的位置移动,或者是地球穿过了那片塞满宇宙灰的空间,或者超级火山的影响终于消失殆尽,巨大的冰墙逐渐消失在北方,让生命在这里重现生机,留出空间。人类在这里,以长城为界,开始了厮杀或拥抱.....
—————————————————
欢迎直接在电脑上访问我的博客,图片更大,看图更舒服,有配乐。在百度上或新浪博客上搜索“千年的墨家”,或访问http://blog.sina.com.cn/iamgoing 就可以。
也欢迎访问我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多为街拍随想,搜索公众号“千年的墨家”,或者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
前一篇:寻根,遗笔溪与星子山
后一篇:家族历史记忆碎片之一——未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