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葬礼

标签:
芦子营丧礼 |
分类: 大江南北 |

1.我们沿着黄河边公路观赏那些千奇百怪的岩石时,打开了车窗,听到一阵鼓乐,好奇,就拐进了这个叫芦子沟村的小村,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葬礼。

2.我们自我介绍说是北京来的游客

4.逝者是一位老太太,85岁,老人家算是高寿了,所以这是喜丧。

5.只有跪拜,没有哀嚎。

6.乐队演奏的音乐都很轻快。

7.老太太的大女儿

8.老太太的大儿子

9.大概是老太太的孙子

10.在北京人丧礼上,似乎很忌讳录像或摄影,所以,我们问是否可以拍照,担心这不礼貌。小伙子说没事。
11.果然,丧礼上请了专门的摄像师负责摄影留念,我貌似专业摄影师的样子,大家倒都很欢迎我。

12.很多人特意请我们拍照,并请我们把照片转给他们。

13.老太太的四女儿,向秋雪介绍老人的情况。老太太与她的丈夫,总共生了8个孩子,夭折了一个,计划生育政策,在这里农村,并没有被严格执行过。只可惜,老父亲50多岁就去世了。

12.很多人特意请我们拍照,并请我们把照片转给他们。

13.老太太的四女儿,向秋雪介绍老人的情况。老太太与她的丈夫,总共生了8个孩子,夭折了一个,计划生育政策,在这里农村,并没有被严格执行过。只可惜,老父亲50多岁就去世了。

16.她们4个女儿出钱,每人大约出4000-5000元,亲戚每人出大约400-500元,村里人来参加丧礼的,每人出100-200元,合计需要费用4万-5万,主要用于扎棚子,请乐队、吃饭和修墓。丧礼举行三天,今天是第二天。老太太将土葬。这里地方政府的政策是城镇户口的,必须火葬,农村户口随意。

17.横幅上写着丧礼上所有帮忙的人。在这里,红白喜事,都是一条龙服务。

17.虽是喜丧,但是,四女儿拿着那张照片,谈起父母亲点滴往事,仍旧不免露出哀伤,我们也很感动。

18.人群散去,去吃饭了。大姐说,我们姐妹三个,在妈妈面前再跪拜一下吧!

19.厨房做的饭好了,第一份要呈给逝者。

20.猪肉粉条和黄米糕

21.姐妹两个,把菜倒入一个很特殊的带柄的瓶子内,恭放在供桌前。

22.在不远的一间大房子里,参加丧礼的人吃饭了,这是早餐。

23.他们一再地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进餐,我们不好意思。四姐说,他们是包餐,如果吃不了,就浪费了。

24.三天的食谱清单

25.餐饮班子,专门带着一整套厨具和液化气罐,负责现场做饭

26.炒菜的大锅,直径有80-90厘米吧

27.这间大约有200-300平米的房子,是村里公用房,村民开会或每家的红白喜事都在这里。

28.我们吃了一块黄米糕,秋雪说真的很好吃。

29.比起祭奠现场,这里的气氛更加轻松

30.特别是孩子们,笑声爽朗,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丧礼的场景。
—————————————————
欢迎直接在电脑上访问我的博客,图片更大,看图更舒服,有配乐。在百度上或新浪博客上搜索“千年的墨家”,或访问http://blog.sina.com.cn/iamgoing 就可以。
也欢迎访问我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多为街拍随想,搜索公众号“千年的墨家”,或者扫描如下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