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城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到底应该如何保护?这周我们爬了九眼楼,益发感觉这个问题亟需解决——你能想象这段虎皮墙是长城吗?
2.真不应该允许各地方各部门,各行其是,以保护或旅游名义,毁我长城了。
3.箭扣长城的最西端是九眼楼,被中国长城协会专家们称为万里长城第一楼,因在万里长城中,其敌楼规模最大,瞭望孔最多,地势险峻,是宣化、蓟州和昌平三府的连接点,历来被名人墨客勒石称颂。对九眼楼,我向往已久。
4.这个周末,北京严重雾霾。我们一行7人,走延庆的郭石路,进九眼楼景区。
5.景区修有大门和售票处,但完全处于废弃状态,大门洞开。石板路走起来,倒是十分轻松。
6.说实在的,这是我们这几次爬长城走得最轻松的一次,秋雪都没有喘气喊累
,九眼楼在火焰山顶,有一块石碑写着“九孔楼长城,延庆县政府文物保护”。
7.幸亏有这块石碑,不然真的很难想象把这条虎皮墙想象为长城,这很像山村农民家的外墙嘛。
8.可喜的是,今天,在这个高度上,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俯视山谷,遥望北京,雾霾迷蒙,宛如仙境,不禁对此刻帝都人民同情了。

9.沿着虎皮长城,不高处就是九眼楼了,看上去是一座崭新的青砖建筑。
10.仿佛就是500年前,明代士兵刚刚竣工的样子。
11.我敲敲这砖和墙,笑说,嗯,装修工程质量无可挑剔。
12.瞭望窗外,只有那些树不是人工修饰的,桀骜不驯的样子
13.我看到网上前几年博友拍的没有整修过的九眼楼,很苍劲沧桑,我们喜欢那种感觉,那才是历史。
14.我们很不甘心,三个人沿着长城废墟向下走,这段箭扣长城,被称为西大墙。
15.西大墙基本上原生态的长城,完全倒塌了,下坡路很陡,我们攀着树枝,小心翼翼地下降。
16.可以体会到,如果从二道沟,沿着这种路,一直爬上九眼楼,确实挺艰苦。
17.我们今天一行人体力稍逊,我期待有机会一个人走一遍西大墙,完成我完整地走一遍箭扣长城的夙愿。
18.过去,我们站在从佛头或北京结远望,可以看见西大墙,蜿蜒曲折,直上九眼楼,气势磅礴。
19.但我们走在上面时,看到的只是宽不过2米的碎石堆,就很难感觉这是长城了,我问,那些砖墙和箭垛都哪里去了?
20.这里山高坡险,所以不大会是当地农民拆去盖猪圈。我仔细看,就注意到,这些砖石就倒塌在下面山坡上密林间,远不过10-30米之内。

21.我们一直下降,低洼处,才渐渐看到两边有了砖墙

22.这才是野长城之美。我们感叹,风雨侵袭和人工干扰,野长城正在消失,这同样令人痛心。
23.修缮一新的九眼楼与已成废墟的西大墙,形成了巨大反差。长城保护的两种极端状况,今天,我们都见识过了。如何保护长城,确实令人困扰。
24.我的感觉是,长城的保护还没有形成标准,文物保护部门放任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承包给旅游公司,旅游公司一起以经济利益为目标,文化素质不高,只有砌新墙修缆车收门票,是他们的绝活。
25.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紫荆关长城,我们亲眼见证,就是被现代施工队彻底毁掉了,这种毁灭,还是不可逆的。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或者没有好的方案,对长城最好先不修。

26.如果有钱修,我们去过柬埔寨的吴哥窟,听到的修复经验很值得借鉴。

27.吴哥窟地处热带雨林中,破坏更加严重,被探险家发现时,那些神庙大都就是乱石头堆了。

28.各国专家援助柬埔寨修复了这些神庙,将修复经验总结为《吴哥窟宪章》,其基本原则就是最少干预,即绝不臆想并修改古建筑的原有结构和面貌,除非出于绝对必要,绝不使用新材料,宁肯保持残缺美,绝不要完整美。
29.在九眼楼和西大墙一段,正如我看到的,古长城的材料,特别是青砖,很多没有丢失,只要重新砌回来就可以,即使缺失了,也不失其美。这些虎皮路和墙,不单是画蛇添足,更是犯罪。九眼楼景区的萧条,与长城修缮的失败,破坏了其原有的沧桑之美,不无关系。
30.当我们听说九眼楼的西南尽头还有一堵旧貌城墙时,就跳墙头钻树林,终于找到了这堵墙。
31.想想九眼楼一带,许多这样残留的青砖墙,因为旅游公司嫌弃其破旧而拆掉,变成了虎皮墙,就觉得万分惋惜。

32.前几年,很多驴友,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如何保护长城之美的意见。很希望各级领导们,也有体力和趣味来体会长城的野味之美,就会有更好的长城的保护方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