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喜欢与朋友们去爬野长城,每每被长城的苍凉美所感动。2年前,新闻说辽宁绥中野长城被文物保护部门用水泥砂浆抹平,觉得不可思议,想大概那只是个例吧,今天,我们来到紫荆关,才知道这种事其实很普遍——许多长城的修复,就意味着长城的毁灭。
5.可惜,著名的的长城,在这里似乎毫无存在感,竟没有明显的路标。我们几经路人指点,开车走过长长的土路,才找到了隐藏在青纱帐内后面的长城关城。
6.沿着一道斜坡,我们登上了紫荆关长城。
7.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长城。
8.新修的水泥勾缝的虎皮墙分外坚固,修建者非常有爱心地修了两道低矮的青砖墙,防止游人失足墙下,却省略了长城的标志箭垛,墙体上面被砂浆抹得分外平整,人走起来很舒服,跑个小推车也没有问题。
9.这工程质量没有问题,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我们相信,现代任何一支民工施工队,只有给钱,都绝对可以修造比古代更坚固的墙。
10.但这还是长城吗?
11.其实就算是拆了旧长城,完全重建,也应该按照原有的长城模样重修吧,但是没有,这里没有敌楼,没有台阶,没有箭垛,没有挡马墙。
12.而且,还多出了一些奇怪的构造,比如这些大约80厘米高的大台阶,古代士兵和马如何攀爬,有何意义?
13.紫荆关长城,完全失去原有的风貌,难怪游客寥寥。
14.唯一的好处是无人收费,这个样子的长城,也是实在不好意思收费吧!
15.我沿着砂浆抹平的墙,爬到最高顶,看到紫荆关地势险要,北侧是拒马河,左侧是犀牛山,右是黄土岭,两侧青山耸立,中间是略开阔的小盆地。看地势,我就知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突破中原的重要关口。
16.唯一欣慰的是旧长城消失了,但是只有旧城门还在,石头还是老石头。
17.摸摸这些古老的石头,还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冰凉。紫荆关,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修建,史书记载的发生在紫荆关的战争就有140多次。春天,周边山岗开满漂亮的紫荆花,城关因此而得名。
18.紫荆关地形上易攻难守,因此,紫荆关城被修建得分外坚固和复杂,分为5个小城,2个瓮城。如此保证即使敌兵突入城内,也会被四面城墙上的守兵居高临下围攻,成为瓮中之鳖。

19.纵使城池如此坚固,依然是长城上最薄弱的关口。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打居庸关不成,派兵从紫荆关突入中原,灭了金国。
20.城门上的城门门栓插口。公元1449年,瓦刺人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俘获了明朝皇帝英宗,攻击居庸关不克转而攻入紫荆关,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幸亏兵部尚书于谦力守京城,明才没有亡国。
21.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日本军队与八路军反复争夺的城池。1944年,八路军光复紫荆关。
22.关于紫荆关有太多的故事可讲了。我在网上找到一张1900年的德国人拍的照片,荒凉的冬季中,长城宛如巨型的铁链,锁住了狭窄的山谷,那时的城墙还相当完整。
23.1956年这里成为了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24.也许是风雨的侵蚀,更可能是解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的需要,城墙被人为大规模地破坏了。
25.这大概是90年代拍的照片,城墙上青砖都不在了,但是长城的风骨犹存。

26.终于,2004年紫荆关的灭顶之灾来了——河北省政府投资1000万元,紫荆关长城被拆除重修,古城就此消失了。
27.一块没有被抛弃的长城旧残石,还能勾起残破的记忆。我见到太多的被修复一新的长城,八达岭,慕田峪,蔡树庵,乃至箭扣长城西端,很大程度失去了旧貌,殊为可惜。而紫荆关长城的修复方法,突破了我的想象力。这重新的紫荆关,没有了文物价值,没有了观赏价值,没有旅游价值,也许只保留了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了。
28.如何保护古代建筑,世界通行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实行最小干扰原则,采用所谓“吴哥窟宪章”原则。最近我们去爬箭扣长城,当地老乡说,在腾讯资助下,准备修复箭扣长城东段,这次政府终于接受了驴友的批评意见,修复原则是不添加一块新砖,只是把松动的砖重新固定,以留着长城的沧桑美。经过这么多年的惨痛教训,政府在长城修复上,在观念上了有了进步。我只是不明白,这现代的文物保护观念,又不是危险和邪恶的普世价值观,人民精英的公仆们,为什么接受得如此迟钝呢?

29.,公仆的小小失误,让紫荆关镇,也不再具有借助旅游复兴的机会了,这是对历史,对当地老百姓的犯罪,无处问责。我很不甘心,问当地人,还有没有旧墙?在一位当地大姐指点下,我向东走了很久,吃力地爬上一道山梁,终于看到了一道旧墙。
30.我吃力地攀上爬上墙,看到大石块砌就的平整的墙面,没有水泥勾缝。也许需要的就是,清除杂树杂草,保持旧貌即可。

31.回程上,看到拒马河边上,只有这个城台,旧貌依旧,挺立在拒马河边,坚守着古老的的记忆,似乎是这座城池的的墓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