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017-03-19 14:22:42)
标签:

昆明板桥镇

杂谈

分类: 南亚东南亚游记
今天,没有想到,我这篇随意之作,被几个大板桥当地的朋友看到了,他们真诚热心而且是自豪地告诉我大板桥的真实情况,纠正我了我的肤浅印象——大板桥原来是一个像丽江一样美丽的古镇,早在就不属于路南县,而是属于昆明郊区了,因为新长水机场的建设,大板桥正在崛起为金融区和物流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并非我以为那样贫困落后,最近涌入了大量外来人口,我的博文中,我所拍摄的人物都是外来人,他们在建设新大板桥的。现在大板桥的本地人,大都是因为做生意,生活已经相当富裕,孩子们都在省城昆明读书,家里大都有车,甚至不乏豪车,小镇也远不像我看到的那样闲散,人们都在忙碌,为新生活而辛勤努力着。他们的这些介绍,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云南小镇,谢谢你们。在我看来,大板桥正是中国在迅速城城市化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喜爱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昆明和云南一直是我钟爱的地方,真期待未来再有机会访问大板桥,去看看这个小镇的新变化。去记录流动着的真实历史,我一直觉得摄影的意义就在于此。(2017-05-22)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我们佛国行的第一站是从北京飞到昆明,当我和爸爸从空中俯视白云间的云南红土地,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镶嵌图,但我想这些在被高山阻绝,阴冷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未必那么诗意,生活就是生活。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我们是中午11点到达昆明的长水机场,因为晚上9点钟才飞印度的加尔各答,中间的这段时间去哪里?滇池、金马街、园博园或鲜花市场,我们都去过。领队说,可以去附近的板桥镇宾馆休息,恰好可以看到赶集,我和爸爸都喜欢看热闹,听了心动,决定随车前往。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第一印象,板桥镇嘈杂,熙熙攘攘,却鲜活生动,我喜欢。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我最喜欢拍摄的,并不是自然风景,更痛恨那些旅游景点摆拍的假人文景观,我更愿意记录现实社会生活,因为这些将成为永远不可复现的历史。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4.全国叫板桥的地方太多了,这些地方大多都是河津要处,政府驻兵防守,以桥为中心,商贾云集,逐渐形成集市城镇。昆明的板桥镇就是这样,地处宝象河上游。但现在河流早已不是交通障碍,所以其重要性早已不在,过去的板桥镇只是昆明郊区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而已。但因为昆明长水机场的修建启用,这里已经迅速发生变化,也许过几年,我拍的板桥风俗片,就会成为记忆了。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我们在这个有点阴冷的小宾馆午休之后,就上街看看,找个饭馆吃饭。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6.宾馆前是个公交汽车站,等待公交车的妈妈和孩子,这种背孩子的方式很有云南特色。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7.街头烤火烧,这种烤炉第一次见到。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8.店主的羞涩的小男孩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9.带着三个孩子的妈妈。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0.背着小弟弟的姐姐。大概这里是外来人口特别多,感觉小镇的孩子很多,我明白放心了——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答案在这里。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1.小姐弟两个,对我这个外地游客充满好奇。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2.孩子们红领巾飘扬在胸前。记得女儿珍珠鸟上小学时,对她眼中的土里土气的红领巾不感兴趣,出校门就立马摘掉了,态度很不端正。看来祖国未来的希望,不在于已经被西方思想毒化的珍珠鸟们,而在于这些乡镇的依然朴实的孩子们。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3.摩托车很多,灵活方便。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4.公交汽车迟迟未到,公交马车先来了,使用的动力绝对清洁动力零排放——请不要和我说马也会放屁的事,当今社会,马屁很高尚很优雅。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5.终于,公交汽车也来了,发动机突突的,有点陈旧。上车的人都大包小包,但都谦让有礼。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6.我试图与街头抱着孙子的这位老大哥聊天,却发现语言不通。这种感觉是在是缅甸或越南——我们面貌相同,却语言不通。靠我问他点头,我大致知道了这个孩子2岁了,这位老兄62岁了。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7.马路对面有一座元明古寺——明应寺,我们信步走入。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8.古寺前,一大群闲人,似乎是在等待招工。这里不像北京人那样脚步匆匆,永远在路上的感觉。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19.寺院门口的一大堆颇棉乱絮垃圾中,一个肮脏的流浪者在安然酣睡。他为什么流浪?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0.中国的寺院都差不多,中间是大雄宝殿。有点感到奇异的感觉是那副横幅“板桥地区第三届祭孔文化活动”,儒释道在民间崇拜中,都熔于一炉。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1.进入大雄宝殿,释迦摩尼像居中,结跏趺坐,左手做定印,表示禅定,右手做触地印,表示普渡众生,左右是阿难和迦叶两位尊者,三世佛一字排开,没有牌位,所以我不知是横三世佛,还是竖三世佛。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2.侧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虽说是民间小庙,但雕塑的造型和色彩还很不错。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3.大概不是节日,小庙中的香火不是很盛。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4.毛朱周邓在此一并成了佛,被尊崇和供奉着,毛主席在天之灵,对此不知是喜还是悲?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5.旁有别院,称“魁星殿”。道教中,魁星是主管文化教育的部长。可见,这里祭孔是有原因的,得到了佛祖支持。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6.魁星殿不大,殿内光线充足,当中是钟馗,右手握大朱笔,左手持墨斗,右脚踩着大鳌鱼,表示“独占鳌头”。傍边的几尊神,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估计每年高考或中考前,小镇的学子们都会前来许愿,小镇上孩子这么多,够这几位神爷忙的。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7.我想看看拜访一下寺院的主持,就敲门进入这间僧房,结果没有看到僧人,只有一些大姐在忙碌。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8.这位老大姐在粘糊什么做法事用的装饰物,很专心。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29.我问大姐,魁星阁中的傍边的几位神是谁,大姐也不知道,但她只知道那几尊神很灵。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0.当我们离开小寺院时,是该吃晚饭的时间了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1.大姐从房间赶出来,挽留我们吃晚饭,令我很感动。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2.为寻找合适的饭馆,我们走进附近的居民区,看见这个老年人爱心食堂。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3.这是村委会面向村民的食堂,老年人吃饭3元一份,不足部分,村委会补贴。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4.如此算来,一位孤苦老人,每月300元就可以吃饱饭,村委会做了大善事。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5.普通村民也有到这里打饭的,使用饭卡,每份5元。我问我们外人是否也可以买饭,大姐说可以,7元。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6.我看看都是什么菜,原来是两个素菜,一个木耳炒胡萝卜略微带一些肉片。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7.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一家名为“人民公社大食堂”的餐馆,外表装修不错,大喜,进去一看,满墙贴的都是上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真的回到了火红年代。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8.味道不错,但没有想到人民公社大食堂也要钱,我们就AA制,每人36元。

佛国记,昆明大板桥镇风俗图(上)
   39.喝茶的搪瓷杯上,印着毛主席像和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们问服务员是否本地人,小姑娘说是本地人,但她也不会知道人民公社是怎么回事——但我们知道,人民公社的食堂吃饭是不要钱的,但是吃不饱饭,因为大食堂,全国饿死了几百或几千万人,呵呵,这些都是人们早已忘记或不愿记忆的往事了,反正当时没有留下照片,没有我这种摄影爱好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