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佛理研究颇深的老爸,在我们的印度行之前,特意嘱咐我们去鹿野苑一看,捡一片菩提树叶。因为鹿野苑,是佛得道之后,初次传播法理的地方,所谓法轮初转之地,这是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2.于是,我们来了,带着朝圣的心情。

3.眼前,虽然只有残垣断壁,但依然可以想象昔日的辉煌繁盛。

4.遥想2500年前,佛祖,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经历了无数苦行,又放弃苦行,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思考,他终于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

5.得道的佛祖,内心充满了光明,他来到了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个同伴,向他们宣讲了全新的法,他们信服了,成为最早的受道者,最早的僧。从那时开始,佛的法理,从鹿野苑出发,放大光明,从印度,到中南半岛,到东亚,到全世界。
6.在所有佛教徒的心中,鹿野苑也就成为无可替代的圣地之一。

7.我们的玄奘和尚曾经亲眼见过1000年前的鹿野苑的佛寺:“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

8.当年高大的殿堂和僧舍,都风化了,模糊了,淡忘了

9.阿育王石柱的残柱,被用玻璃保护起来。我们在印度行程中,这是唯一见到的如此精心用玻璃罩护的古迹,因为这实在太珍贵了。阿育王时代,以佛法为印度的国教,那是佛教在印度最鼎盛的时代。阿育王石柱的顶端,是一座威武的四面狮身,如今是印度的国徽。

10.十二世纪末,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来了,他们痛恨佛教偶像崇拜,将这里破坏殆尽,劫掠一空,从此千年古寺,成为残垣一梦。

11.虽然佛教在印度衰落了,再没有佛经可取,但如今佛的思想早已在异地生根,法理弘扬,如今全世界有了8亿佛教徒。

12.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来到鹿野苑朝拜。

13.他们带着金箔

14.粘贴在这些砖石上,让这些残垣断壁成为黄金之墙

15.人们在菩提树下学习

16.思考着2500年前的佛祖曾经教会给他们的思考

17.呢喃着佛陀为他们写下的经典

18.一个藏传佛教的信徒

19.答枚克佛塔是鹿野苑的废墟中保存了下来最大建筑,塔高达39米,直径达28余米,属于阿育王时期建筑。

20.于是,答枚克佛塔成为鹿野苑的核心和象征

21.我们和所有朝拜者一样,也在此转了一圈,表示对佛祖的尊敬

22.基座上依然有美丽的雕饰,基石上同样被信徒们用金箔涂抹

23.我不是佛教徒,所以在我的心目,佛并不是全能全在的神,而是一位伟大的哲人,所谓大雄。佛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是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峰,对现代的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迪。

24.我们向上仰望答枚克佛塔的塔顶,只觉高山仰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