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嵩山深处石佛寺
标签:
嵩山石佛寺杂谈 |
分类: 大江南北 |
1.国内的佛教寺院的布局几乎都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大都变成了收费的旅游景点,早已失去了其原本宗教的心灵寄托之地的作用。除了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我们已经不是很感兴趣了。所以,当我们在嵩山深处公川村,听说山顶有个当地村民自发修建的石佛寺,并非旅游景点时,我们就很有兴趣去看看了。
2.我们真的不知道这条上山路如此危险。如果知道,以我们的开车技术和胆量,是绝对不敢开车走上这条大约也就2米多宽的上山小路的。
4.路的一边就是数百米的深渊,看看都觉得可怕,更不要说开车了,真不知道如果对面有车下山,需要错车时该怎么办,这时秋雪手脚都软了,于是我们决定停车在一个唯一的一个平台上,小心掉头,然后我们徒步上去。回来时山时,再由我负责开车下山。
6.山坳处终于有个较大的平台,平台上有一部车,可见当地人的车技比我们高的多。由此,登180个台阶,才是石佛寺。
8.进入山门,仿佛是个杂乱的农家院
9.一个比丘尼师傅,正在做饭,热情地招呼我们,话听不全懂,总之是留我们吃午饭,我们很感动。

10.一尊金佛,一侧是特别低矮的窑洞。我们进入窑洞看看,里面黑暗简陋,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凳子,大概是给愿意留宿的居士住的
11.来了几位香客,虔诚地敬香,敬拜
12.祈求新的一年平安
13.然后再上殿进香
14.登上寨的围墙,我们才大致看明白石佛寺的结构布局。原来,石佛寺也叫公川寨,可见过去也曾经是个军事堡垒
15.围墙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16.抗日战争时,这里也曾经是抗日武装的据点,有一段光荣的历史

19.很奇怪的是,这里供奉的并不是弥勒佛,而是道教的金尊大神。呵呵,在这里佛道一家亲啦!
24.护法的韦陀

25.后殿中供奉的才是释迦摩尼。前面是募捐箱,上面写着“舍一得万报”

26.可见,在民间崇拜中,不但佛道不分,而且即使是佛教,也不是讲究四大皆空,无欲无求,甚至不是来世报应,讲究的就是有求必应,现世现报,所以是“舍一得万报”。珍珠鸟不信这些,但依然捐了点钱,算是对石佛寺师傅们的感谢。

27.往生莲位,祈愿自己的亲人在西天超度,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这就是这些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的真实和朴素的愿望
28.其实,石佛寺的故事其实很动人。白马寺的比丘尼释清严,俗名吴玉枝,28岁时舍身脱发入佛门,发愿普救众生。2000年时,从白马寺孤身来到已经荒废的石佛寺,一个人挖野菜度日,开山修路,请佛像做功德,石佛寺的香火逐渐兴盛,成为这个大山深处乡野村民的朝圣之地,心灵寄托的居所。可惜,2012年,她在修建寺院运水泥的一次车祸中,坠入深山而死去。2013年,继任的比丘尼释印祥也因病去世了。现在石佛寺主持是释照学师傅。

29.我们离开石佛寺时,女师傅依然挽留我们吃午饭。我们连说谢谢,但实在是没有时间了。

30.弯身走出石佛寺低矮的洞门,山谷中雾气依然,但这个山顶依然有阳光普照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