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农家和杀猪菜


标签:
呼伦贝尔杀猪菜杂谈 |
分类: 大江南北 |
1.我自告奋勇充当摄影师,跟随我的朋友,年轻的王总,去看望他的姨妈,这是一所普通的东北农宅
2.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夏
3.温暖的秘密,在于厚达一尺厚的砖墙和烧的火热的火墙,燃料是牛粪。
4.王总一家的故事,简直是一部小说,从国共两党的内战,从大陆到台湾,再跨越太平洋到北美,这几乎是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因为改革,大陆从贫穷到富裕,因为开放,骨肉分离的亲人终于破镜重圆.....
5.王总和姨妈聊着投入,我们听得十分感慨。回首我自己家族也十分类似的故事,很是叹息。
6.王总这样的成功上进的民营企业家自然不必说,这里的家家农户生活也不是昔日可比了,很是富裕了
7.家家户户都养着几十头牛和很多羊,每头牛的卖价都是万元以上,可以说这里每家人都是百万家产
8.但据说在改革开放之前,全大队的牛也不过几十头而已,而且很瘦。我问为什么,姨夫说那时养牛是公家的,人们没有积极性去养牛,分产到户后,牛是自己的了,农村的面貌几乎一夜改变,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9.恰好今天村里杀猪,我们来时,半扇猪肉已经放在小桌子上了。好几家邻居都来了,等待分猪肉
10.大家在忙着洗猪内脏,灌血肠
11.然后挥刀按照各家需要,挥刀把猪肉切成几大块
12.因为是自家养的猪,只吃自家泔水
13.从买来的小猪仔,只养一年,就长到了300斤左右,就出栏了,所以这肉很鲜嫩
14.绝对是有机无污染的放心猪肉
15.隔壁小厨房,正忙着做杀猪菜
19.热炕头上,一家人聊得乐不可支
20.吃饭了!杀猪菜端了上来了,血肠
22.呵呵,想想刚才那头曾经做生命中最后呐喊的猪,此刻真有点不忍下筷了
23.为了健康,我平时很控制喝酒。但这个场合,面对这些朴实和热情,只有豁出去了
24.当地伊敏河酒,42°,三杯,大约2两半,略有感觉,刚刚好....
25.这些农家人,其实并不闭塞,网络早已把这里与世界连接在一起。
26.我们从自家小院谈到中南海大院,从解放前后,三年灾害、文化大革命谈到到改革开放。想当初东北人到北京都要大块买猪肉,已成为笑谈,谁能想到如今富饶的东北,那时物资竟是那样匮乏
27.这位老哥比我年长不少,在山东聊城渡过了5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他不禁叹息:那时候太惨了,200多人的小村子,浮肿病,吃草,三年就饿死了100多人。当然官方说这不是饿死的,但是死于营养不良。冯小刚拍的《1942》,谁不知道明明就是影射1960年,其心可诛否?
28.中国改革开发在经济上的成功说明:中国人只要跟全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实施市场经济就可以了。其实,富国富民的秘密就这么简单。
29.一个政党用了数千万人生命为代价,才证明了毛的人民公社乌托邦思想是走不通的。可是,时间不过50年,在不断重复的谎言掩饰下,已经有许多年轻人完全不知道不相信那场惨绝人寰大灾难了。想到这里,不禁叹息一声——如果我们真的忘记了那场灾难,那么我们这个民族距离下一场类似大灾难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