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遮荫下北京的胡同

标签:
北京胡同柳荫街铁炉胡同后海杂谈 |
分类: 北京风景 |
1.我从小在北京长大,虽然我家不在胡同住,但有同学在胡同住,串过门的。回忆北京胡同的印象,可不是如今的游人如织,不是老外乱窜,不是破门或破窗而开的卖工艺品的小商店。
2.那是安静深邃的小巷。
3.浓荫覆盖下的院落。
4.每个院子都有几颗树,柿子树,槐树或是柳树。
6.当然没有这些汽车。我记得这些统一的灰色的墙面,也是在1970年后刷的,据说是为了备战,防止苏联的飞机轰炸?也许哪位博友记忆更准确。
8.那是胡同口的小卖铺可以打酱油买黄酱,老人们会在那里喝上一两烧酒,就着一两江米条。
9.院子里,原来很宽敞。1976年地震后,家家户户都学会了盖地震棚,后来这些地震棚就成了永久性的了。那些树,很多就成了屋中树。
10.夏日下,男孩子们会举着长竹干,用面筋去粘知(ji)鸟儿。雨后,我们会去抓马猴儿。
11.当欢笑声传来,那是更小的男孩子推着铁轮儿,嬉笑而过....
12.从大槐树上会掉下来很多吊死鬼儿——一种吐丝的青虫子。女生会很害怕绕开,男生会不怀好意地大笑,也会专门去踩死这些虫子。而那时,男生和女生,除了在团员生活会上,相互是不会说一句话的。
13.这里的每一条胡同无论如何弯曲,其实都会在这里找到终点——后海。
15.我们上大学后,每年春节,中学的男女同学们间,没有禁忌了,总相约在这里一起滑冰。
16.柳树春韵,青春易老,走在这里,寻找昔日的依稀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