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掠影之二

标签:
清华大学母校 |
分类: 北京风景 |
大礼堂。在此听过无数乏味的报告,也看过许多内部电影。
我们都曾经立志成为国家的柱石,但是....
古罗马的风格的石刻,让北京市级文物“清华早期建筑”,有了一点艺术风格,不至于那么枯燥。
禁闭的黄铜大门,拒绝一位无名平凡校友的来访。
阶梯教室,数学基础课当初就是在此上大课。当初,那位漂亮优雅细心而渊博的汪老师,今天是否还健康啊?
老图书馆。这扇大门里,曾经有一堵木墙,刻着历届优秀班级的名字。我们班,也曾经荣耀位列其中。
老图书馆的拱形窗,曾经显得那么浪漫。为争夺这里的一个自习位子,常常要牺牲下午踢球的时间。
阶梯教室的后墙,不知什么时候,增加了这样优雅的游廊。
水木清华。那时每天早上,多少学生围着这个池塘读英语。
自清亭。朱自清先生在清华享有这份荣誉,有属于自己的亭子。
大礼堂的背面,老图书馆的前面。记得这位晨读的女同学的位置,有一座断石碑,现在不知被现任校领导,转移到什么秘密地方了。
新图书馆,很好地保持了与老图书馆的风格统一。
这种红砖建筑,是清华的一种风格吧。
新图书馆,是否还可以上自习呢?
游廊。让人有种清真寺的感觉。
前一篇:肯尼亚再回忆:鸟的鸣唱
后一篇:水木清华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