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忙活侠
忙活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05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给孙权的信——狂傲自大,骄兵必败

(2019-10-29 14:04:26)
标签:

读书

历史

生活感悟

文化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曹操给孙权的信——狂傲自大,骄兵必败

官渡之战后,刘备投靠了荆州刘表,驻屯在新野。请了个军师徐庶,打败了来犯的吕旷、吕翔,打跑了曹仁、李典,夺取了曹操南侵荆州的根据地樊城。曹操应该很有点生气,于是手下大谋士程昱出主意,把徐庶挟持到许都,弄得刘备心灰意冷,差一点归隐山林。幸好徐庶临走前推荐了更杰出的人才诸葛亮,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作军师,在新野招募新兵三千,朝夕演习阵法。曹操命夏侯惇为都督,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不想诸葛亮火烧博望,大败夏侯惇十万大军;后来曹操又率领五十万大军来攻新野,诸葛亮故技重施,火烧新野,大败曹操率领的五十万大军——但是毕竟实力悬殊,刘备最终还是不得不弃新野走樊城,再弃樊城投襄阳,因为不忍心武力夺取襄阳——即使魏延破关献城刘备也拒绝进入,只得再弃襄阳走江陵。

曹操在襄阳接受刘琮的投降后,重赏蔡瑁、张允、文聘等降将,又派于禁杀死刘琮母子,然后“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务必要在刘备到达江陵前消灭他。经过长坂坡一场大混战,刘备败走汉津后到夏口,让关羽守夏口,刘备、诸葛亮和刘琦在江夏,互为犄角,暂时立住脚。

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知道襄阳刘琮投降曹操的事,自知不能抵抗曹操,就率领荆州军民出城投降。曹操担心刘备在江夏结连东吴,慢慢发展壮大,就接收荀攸的计策,给孙权写信,让孙权和曹操联合,“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于是曹操就给孙权写了下面这封信:“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这封信第一句说我最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言外之意,我说谁有罪,皇帝就说谁有罪。第二句说,我的军旗往南方一指,军事实力强大的荆州刘琮就束手投降了——言外之意,我实在太厉害了。第三句说我现在领着大队人马,要和你一块到江夏打猎,猎物是刘备,完了咱们做好朋友,一起分江夏的土地。第四句说,你别想在旁边看热闹,赶紧回复我——言外之意,回复慢了,我会很烦;我很烦,后果会很严重。这封信的字面上,曹操好像很谦恭,是奉皇帝的命令来讨伐刘备这个“有罪”的人,实际上出字字透着倨傲,句句漏出盛气凌人和不可一世,整篇都是威胁和恫吓,而且这些话也确实挺吓人的——我的威名让荆州望风而降,我现在带领着“雄兵百万,上将千元”,灭刘备是一碟小菜,手到擒来的事;要是你不听我的,我就有可能顺势下江东。“幸勿观望”不是期盼你的合作,而是警告你孙权要立刻顺承我的意思去办;“速赐回音”——我是没有耐心等你太久的。所有这些意思,孙权和他的谋士们肯定都读得明明白白的,要比我清楚多了。

这封信一开始真的使孙权有点怕,有点犹豫:东吴的力量确实没法和曹操抗衡,但要是投降,还真的有点不甘心,而且如果投降了最终却落得刘琮一样的下场,还不如冒死一搏呢,万一打胜了,不仅可以保住江山,还可以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呢。孙权手下的大臣们可就不和他一样的想法了,他们真被曹操这封信吓着了:反正在谁手下也是当差,何必要跟着孙权冒险和曹操对抗呢?一旦败了,成了阶下囚,什么都没有了,甚至小命都难保,而且败的概率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当时的“聪明人”都选择降而非战。当然也有些武将想打——不打,自己的价值就是个零;只有打,才能表达出对孙家的忠诚,毕竟孙权父子对大家都不错,所谓养军千日,用兵一时;且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虽然败的可能性更大,但万一胜了呢?大将宁可阵前死,但那是光荣的,屈膝投降实在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们选择不畏强敌,坚决抗战。

当然,战和降的最终选择权控制在孙权手里,而孙权本就不是个省油的灯,更不会坐以待毙。在曹操南下荆州的一开始,他就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积极筹划应付当前局势的办法。他早就知到刘备用诸葛亮之谋,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火烧新野使曹操“魂亡胆落”,虽然经过了长坂坡之败,但现在有公子刘琦的一万人马,凭借江夏的有利地势,和关羽在夏口的五千军队互为犄角,仍然很有战斗力,曹操一时也灭不了刘备。曹操之所以给自己写信,提出联合灭刘备的想法,就是曹操自己对付刘备有困难。当然,孙权更明白,曹孙联合打江夏是假的,曹操的真正意图应该是自己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所以孙权才会答应鲁肃,以吊丧为名,到江夏探听刘备和曹操军队的情况,趁机联合刘备,安抚原刘表手下众将,抗击曹操,以保江东。

当然,更着急的还是刘备,因为“曹操势大,急难抵敌”,眼下更是被曹操赶得急急如丧家之犬,虽然暂时占住江夏,但若无强大的后援,则危如累卵,随时都可能被曹操吃掉。所以联合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然后自己在“于中取利”,就成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于是在鲁肃和诸葛亮这两位极有远见的政治家的极力撮合下,孙刘联合虽费尽周折,终于建立起来,一时间也可以算得上众志成城,让曹操为自己的高傲狂妄付出了惨重代价。

曹操这封信最终没有吓住孙权,反而逼着孙权主动联合刘备,让孙刘联军最终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