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教学手记热爱生活生活感悟 |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
程昱给徐庶的信——诈称老母骗徐庶,身在曹营无一语
刘备从张飞怒鞭督邮以后,真可以说是命途多蹇,落魄不偶,今儿跟这个,明儿靠那个,一直漂泊不定,好不容易投靠上了刘表,驻兵在新野,又被蔡瑁一伙猜忌,要在襄阳害他。要不是的卢马跃檀溪,就丢了“卿卿性命”。但是这次逃难,却让刘备因祸得福,认识了著名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给他介绍了当世可以辅佐他得天下的杰出人才,首先是直接把徐庶推荐给刘备,帮助他开始走上了实现理想之路。
徐庶,字元直,托名单福,帮助刘备调练军马,很快又接连打了两个大胜仗,先杀死吕旷、吕翔两个投降曹操的大将,后夺了曹操准备南侵荆州的根据地樊城,让曹仁、李典大败回许都间操操,泣拜于地请罪。
徐庶在战场上的成功,很快就引出了程昱这封信:“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凄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絏,赖程昱等救免。若得汝降,能免我死。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更不多嘱。”其实这是一封假信,是程昱用徐母的口气写的,意思是徐庶的弟弟徐康死后,徐母无人照料。曹操说徐庶谋反,把徐母抓来坐牢。现在徐母处境危急,要徐庶来许都救徐母。
徐庶这人,事母极孝,看完这封信,泪如泉涌,立刻就拿着这封信来向刘备辞行,说明自己受刘备重用,很想“效犬马之劳”,来报答刘备;但是老母被曹操奸计赚至许昌囚禁,将欲加害,“慈亲被执,不得尽力”。
那么程昱为什么会给徐庶写这封信呢?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是这么回事。曹仁和李典打了败仗,丢了樊城,在逃回许都的路上打听到,刘备是得到一个叫单福的人的帮助,才接连两次打败自己的。曹操问手下人单福是个什么人,恰好程昱知道这个单福就是徐庶;并且把徐庶的经历、为人、能力都告诉了曹操。曹操感叹:刘备要羽翼丰满了。程昱说可以骗徐母来许都,然后逼降徐庶,为曹操所用。
没想到徐母到许都后,不仅不给徐庶写信,还痛责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甚至拿砚台砸曹操,想激怒曹操杀死自己,给曹操找来不义之名。程昱劝曹操留下徐母,然后骗取徐母信任,仿照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上面那封信。
刘备想给徐庶饯行,请徐庶再留一晚。孙乾劝刘备苦留徐庶,使曹操“杀其母”而刘备“用其子”。刘备不从,深深的感动了徐庶,才有了后文的“徐庶走马荐诸葛”,才有了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才有了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千古承诺。
刘备深情送别徐庶一段,心肠稍微软一点的,真是不忍猝读:先是夜话时殷勤劝酒,接着与徐庶相对而泣,坐以待旦。郭外饯行,两人并马出城,长亭相辞,肝胆相照:徐庶哭着说“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刘备甚至也要为徐庶的离去而“远遁山林”。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以后,才执手洒泪而别。刘备“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这一小儿般幼稚的想法,更见刘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心想:“莫非(元直)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这一个细节,写出刘备对徐庶的‘痴情’,更可以看出刘备与徐庶的深情厚谊,我觉得也更加感人;而徐庶此时回马推荐诸葛亮,也更看出徐庶对刘备的忠诚赤诚、肝胆相照——虽然刘备有很多时候都给人虚情假意的演戏的感觉,但这时两个人表现出来的情感确实是货真价实,杠杠的。
徐庶到了许都,见到徐母,被徐母深深责备:不明忠孝不能两全的事理;仅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然后刚烈的徐母自缢而死,留给后人的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教子佳话。
程昱这封信,让刘备失去了一个高明的谋士,却得到了一个爱贤、敬贤、留贤、惜贤的美誉,并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得到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料事如神、算无遗策而且更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大军师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