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开花落不关心,爱惜啼鸟报春讯——孟浩然《春晓》

(2019-01-15 13:23:42)
标签:

读书

分类: 语文老师读唐诗

      花开花落不关心,爱惜啼鸟报春讯——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孟浩然虽然比王维大十一二岁,却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的名字还是排在王维的后面,可见他的成就还是要稍逊于王维的——也许是因为他没捞着当官,也许是因为他综合艺术素养不如王维全面。但是不管怎么说,孟浩然还是有好多诗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春晓》就是其中之一。

《春晓》写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期间,也就是孟浩然四十岁以前。这个鹿门山,最早是东汉光武帝时习郁隐居的地方。习郁当时担任侍中(可以直接进皇宫奏事或接受皇帝安排的工作,汉武帝以后权利比丞相还大),他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襄阳宜城辖地),两人共同梦见苏岭山神,刘秀因他有功,就封为他襄阳侯。习郁就在苏岭山建立神祠,刻二石鹿于祠前神道两侧,百姓称之为鹿门庙,苏岭山从此改称鹿门山。他在襄阳岘山南,依照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旁有堤,种有竹、楸、芙蓉、菱、芡覆于水面,人称习家池。晋征南将军山简驻襄阳,常游憩于此,酒醉而归。说“此我高阳池也”。池背负岘山,面临汉水,苍松翠柏,风景优美,自古以来游人接踵而至。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皮日休、贾岛等,均有诗描写习家池景色,其中孟浩然流传下来的诗句最多。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晓:题目提示了诗人写的是春日的破晓,拂晓,也就是春天的早晨。鹿门山的春晨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拭目以待。

春眠不觉晓:诗人并没有写春风,没有写春花,没有写春草,没有写春树,也不写春山,也不写春溪,而是写睡觉,这真是很别致的。并且诗人睡得真好,一觉睡到自然醒,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了。“不觉”写出了诗人“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惬意舒适,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溢于言表。

处处闻啼鸟:鹿门山里到处都能听到鸟啼声,鸟儿们呼朋引伴,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着春天的赞歌:啁啾啁啾,布谷布谷,叽叽喳喳,吱吱呀呀,春这些歌声既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欢快热烈的:细碎的莺歌燕舞,嘹亮的响遏行云。“处处”写出了鸟多,鸟鸣声交织成春天的交响乐,这春天早晨声音的盛宴此起彼伏,“散入春风满山谷。”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突然笔锋一转,想起昨夜的风雨,不知吹落了多少正在盛开的——风摧雨残,风刀霜剑,谁管你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初读满是对“花落”的惋惜之情,花落本就让人伤心,更何况不知有多少花都纷纷落去,不知有多少花开得正艳、开得正盛、开得正繁,都纷纷落去,能不让人惋惜?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细品之后又觉得好像不是这样:花开花落,春意渐深,天气渐暖,才到了鸟儿们 “争暖树”、“啄春泥”热闹时节,才会有“处处”鸟啼来歌颂春天。

这首《春晓》,前两句实写鸟声,从听觉角度写出鹿门山春天的热闹;后两句虚写风雨,写花落,在微微的惜春情怀里,委婉的表达了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