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
(2018-10-15 13:18:13)分类: 热爱生活 |
前不久一个周六的枣园集上,我去赶集。拐过加油站往南,东侧是卖水果的地摊,西侧是卖水果的车摊——在车上卖,显示着量大、新鲜,暗示着便宜、爽快。叫卖声、讲价声,夹杂着七七八八的吆喝,此起彼伏,热热闹闹,一派太平盛世的样子。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继续往前走,路东里卖花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卖(观赏)鱼的俶尔倏忽似与观者相乐,也禁不住时时驻足,赞赏一番。
无意中瞥了一眼相对清冷的路西,六七只大小不一、胖瘦不齐的丝瓜堆在一起;旁边还有十来个茄子,也是大的大,小的小,颜色也不黑亮,甚至还有两个的皮上结着一块不小的砂纸似的嘎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自己种的菜,自己吃不了拿到集上来卖的。这种菜不好看但好吃,是真正的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绿色食品——会买菜的都买这种菜。
“丝瓜多少钱?”
“两块。”一个低沉又缓慢的声音。
不贵呀,我心里想,上一集都是两块五的。
“都要了,便宜点吧。”我真没打算讲价,只是顺口一说。
“不便宜了,自己种的。”
我这才看到菜摊后面团坐在地上的男人,又老又脏,看上去六十多岁的样子:一件破旧的毛衣,有泥也有土,苍老的满是皱纹的脸,头发上还有点柴草叶子;一条灰不拉几的裤子,也是一块土一块泥的。他只有一条腿,一边往前挪挪身子,规整一下自己的菜,一边仰视着我,憨憨的笑着,露着满口黄黄的牙。他的身后还坐着一个表情有些迟滞的妇女,衣服几乎和他一样脏,头发也是横的竖的都有,没有一丝梳理过的痕迹。
我突然为自己脱口而出的话感到不好意思起来,他们这神情,他们这打扮,他们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去不劳而获,他们凭自己的辛勤劳作获取一点微薄的报酬,也许是为自己的温饱,也许是为自己的病体,也许是为孩子,也许是为老人,也许……况且他们的收成只有这么一点儿,两样加在一块儿也不过十几块钱。我居然还和他们讲价钱,为个一毛两毛的和一个为生活挣扎的人斤斤计较,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在这个团坐着的男人面前的渺小来。
尽管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多(情善)感的语文老师,勤勤恳恳的认真工作了三十年也进不了职称而偶尔把心怀天下的责任和使命都放弃了的语文老师,年近五十了依旧过着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才可以略有盈余的“小康日子”的语文老师,可以很坦然的根本不必像社会名流一样承担着“必须”的社会救助的慈善义务和责任,可以心安理得的不问世事的生活着;但我毕竟要比他们更容易实现活得好一点的理想,更有温饱的保障,起码更容易地活着——这时候脑海里忽然闪过白居易的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我绝没有“三百石”那么多,但我仍然突然莫名地慌张起来:“对不起,我没看见(我也不知道我想说我没看见什么),就两块,都给我拾上,都给我拾上。”
“差一点不到三斤,算二斤八两吧,你给我——”
“算三斤吧。”不等他说完,我拿出六块钱,递给他;他还要给我找零钱,我说,“就这样吧,不用找了——一毛两毛的也好掉了。”
拿好菜,我急急忙忙的离开了那个卖菜的摊位——我帮不了他们什么,但我可以把他们的菜买下来,让他们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