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忙活侠
忙活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05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境界

(2013-03-12 20:51:17)
标签:

生活感悟

分类: 生活感悟
在二月二十四日的团队文化培训时,吕兴强校长在讲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时,提出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宽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的专家式研究型,像赵保国老师一样找准一个自己擅长又可以突破的点专心钻研,成为一方面的专家;另一种是像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治学三种境界一样,夜以继日,勤勤勉勉,最终修成正果。

学理科的老师们可能对王国维先生治学的三种境界了解不多,在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因为自从他提出三种境界说以后,一直被很多人奉为治学修身的圭臬。

不过我还是想补充一点,不知道是不是画蛇添足,也许可以算是对吕校长治学思想一种丰富和补充吧。早在王国维先生提出治学境界说之前,德国的大思想家尼采也提出了另一个版本的三种境界说。他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我觉得尼采说得更简明也更透彻,可惜我们很多人一辈子也只能在第一重境界里挣扎拼搏,要到达第二种境界也是很难的,但是这三重境界又是相互衔接螺旋式上升的。用吕校长说的话,就像是在匝道上行驶的汽车,如果谁想超车或跨越,可能就不只是要摔个跟头贻笑大方的问题了,还面临着违法违规,要罚款和扣分的,不但修不成正果,还有可能要走火入魔,要——总之要一步步走,否则是很危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禁酒
后一篇:制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