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学手记 |
分类: 教学手记 |
前一阵子学校组织七年级所有的语文老师搞了一次听课活动。说是根据市教育体育局文件精神,研究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七年级语文开始,然后各学科轮流,都要组织全校规模的听课、评课活动。
我对于上面组织的活动,历来都是积极认真的准备的,别看这么大岁数了,认真了一辈子了,脾气是改不了的。可是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是高效课堂呢?这个问题必须得弄清楚了,然后才好去备课、上课、评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怎么上,才能把语文课上成高效的呢?这个问题也得弄清楚。对于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很多语文教育的“专家”们都解决不了至少是解决不好的,凭着我自己这两下子要想来把它解决好,不是妄自菲薄,更不是捋着胡子过河,我真的觉得太为难自己了:蚍蜉撼大树、丈二和尚摸门、“挟泰山以超北海”根本不足以形容出自己的不自量力来,所以也就只好量力而行、知难而退、望而却步了。
所以,只好去试试第二个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可能。以前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说最好的语文老师自己要学着变得懒一点,让学生变得勤一点,我觉得这话还是真的很在行的。怎么样让学生动起来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做学案。以前在外边听课,很多老师都在用学案,他们把本课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摘要出来,让学生动手去补充,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说说。几乎每一次听课都是这样,让我觉得这方法好像效果不错,可总觉得是表演的成分居多,很多东西都成了一种流水的程式,真正高效不高效,讲课的老师自己也不一定心里有数——不过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们都要求这样做而不得不做做样子罢了。不过这东西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就看怎么用了——如果再深入研究一步,在完善一下,也许真的就能成为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未可知。于是我就仔细想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让学生动手做学案,在课堂上展示。
因为是第一次,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连班上学习不很好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所以,尽管形式上不那么规矩,我觉得这节课还是一节成功的实验课。
再后来,我就不断尝试让学生做各种学案,我觉得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对得起“高效课堂”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