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刀3
(2012-09-24 15:48:14)
标签:
三国研读 |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
前面说的是刺杀董卓的准备阶段,这叫未雨绸缪,表现的是曹操的远见,准备的如此完备,按说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应该水到渠成了。可是,蓄势待发的时候,突然还会有变故,这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了。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个随机应变,曹操刺杀董卓的时候,事情的进程并没有按照曹操预先设想的那种状况发展,这自然就需要曹操去见机行事,随机应变了;而从小就狡诈多变的曹操正好是这方面的高手——所以有时候有点缺点也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曹操不是从小就狡诈多变,这次可能既刺伤董卓不成,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呢。
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第一个意外就是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这可怎么刺杀呢?当初吕布立于丁原身后,李儒都劝着董卓“不可谈国政”,其实是畏惧吕布;现在一个董卓再加一个吕布,曹操只好暂时改变行动方案了。幸亏董卓问曹操为什么来迟,曹操才以“马羸行迟”为借口支走了吕布。要是董卓不问,真不知道曹操拿着刀进相府来怎么说。吕布按照董卓的吩咐去给曹操挑选好马,自燃可以看出确实如曹操在王允等面前所言,能“得时近卓”;当然也还可以看出,董卓对曹操还是比较信任和重用的。按说事情挺顺利了,曹操应该“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了,可是真是一波三折,曹操忽然又害怕董卓力大了——难道曹操当初不知道董卓力大吗?读到这里真的很为曹操担心。眼看着刺杀计划的完成好像没有希望了,然而更好的机会又忽然出现了:董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真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连曹操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机会,他一定在心里默念:“阎王叫你三更死,谁能留你到五更。”所以曹操“急掣宝刀在手”,眼看着曹操的刺杀计划就要水到渠成了,然而董卓又仰面看到了镜子里,急转身问曰:“孟德何为?”更要命的是这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瞬息万变,步步惊心呀!这一段写得真是让人时刻把心提在嗓子眼上,心惊胆战。
机会稍纵即逝,知道刺杀不成,曹操也就只好顺势跪倒,情急之下说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一定相信的理由——献刀。财迷的董卓看了宝刀很喜欢,吩咐吕布收了,曹操才又解下刀鞘交给吕布——其实这个动作也真是很危险:要是李儒在场,恐怕曹操的鬼把戏很简单就会被揭穿——真是庆幸耶!然后出去看马,曹操借着试骑的机会,一溜烟的跑了。刺杀董卓的机会抓不住不要紧,保住自己性命的机会可是绝对不能放过。我走之后你们再怎么分析那是你们的事,我却是逃命要紧。
这时吕布和董卓才回过神来,想到曹操的种种可疑情形,初步作出曹操刺杀董卓的判断。正好李儒也来了,一分析、一调查,果然是刺杀无疑。然而等到你们明白过来的时候,黄瓜菜已经凉了。
曹操献刀,不仅表现了曹操做事在准备阶段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更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随机应变敢于随时改变计划的灵活处事能力,有规划但不拘泥于规划,这是我们应该跟曹操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