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馈金珠3

(2012-08-19 14:35:40)
标签:

三国研读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李肃是怎么劝说吕布的呢?

先借伏路军人之口,“速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故人”这称呼看似简单,实际很重要——领军对垒的危急时刻,只有这种身份才好让吕布相见,才好让吕布给自己提供说话的机会,才好让吕布避开丁原的耳目(如果有的话),给自己一步一步实施游说找到自由的空间。这是很高明也很必要的一步。

见到吕布之后,李肃的称呼和问候挺有意思:“贤弟别来无恙!”“贤弟”是比“故人”更亲近的一个称呼,李肃当然知道,要想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理,必须让他顺着自己的路子走——自己主动和他这么亲近,他自然也就不会在对自己有防范之心了;防范之心一失,也就开始走进自己的圈套中来了。

可是“吕布揖曰:‘久不想见,今居何处?’”“揖”是一个很郑重也很疏远的礼仪,表明吕布还是有戒备之心的。但吕布的话里表现出的,却是对“大哥”发展的怎么样,在哪里发财,是不是比我“贤弟”混得更好的关心?当然也暗示出吕布对自己今天的地位不是很满意,害怕李肃比自己好而瞧不起自己。李肃更有意思,绕了个弯,就是不告诉你我“居何处”,而是告诉你我的官职——虎贲中郎将——这可是个人人羡慕的高官肥缺,中央警备团团长——厉害不?甚至比你干老子丁建阳的位置也不差呢?尽管如此,我并不是来向你炫耀什么的——但如果你我换换位置,易地而处的话,你“小吕”一定心满意足的在我面前大吹大擂了吧?别看“哥哥”做的官大,可是还要来拍你老弟的马屁呢:“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这句话说得冠冕堂皇,应该让吕布找不找方向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跟着丁原做的是什么事?是不是“匡扶社稷”?这个大帽子戴的吕布应该眼冒金星了——激动耶。接着把宝马夸赞一番献上,吕布果然“见了此马,大喜,谢曰‘何以为报?’”吕布也真识货,从他的表情神态,从他的言谈话语,我们都可以想象出这匹马有多好。当然,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吕布这人“见利忘义”——故人老哥来了他没有大喜也就罢了,怎么见到人家送给自己一匹宝马就大喜了呢?并且大喜的神情溢于言表,眉开眼笑的也不怕别人笑话?“何以为报”说明吕布实在是个现世现报的小人。如果吕布稍微有点脑子的话,应该想想人家为什么平白无故的给自己送来这么名贵难得的宝马?既然送了来肯定会再带回去吧?为什么不以退为进:“这样名贵的宝马,我怎么敢夺人之爱呢?”——其实不论怎么说,到了嘴边的肉再要飞走是不可能的。

李肃更有意思——你要说报答,我偏不说,还要假装生气:“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吕布还是有担心的,害怕李肃送给自己名马,再给自己出几道小难题,那可不太好办。听李肃这么说,才彻底放松了心,“置酒相待”。其实在前面这些场合,李肃也不可能找到机会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因为毕竟旁边人多而杂,只有在酒场上才能进一步把交情叙到更牢固,更牢固了才更安全。酒酣之后,李肃故意试探吕布,吕布果然说出自己无奈的窘境。李肃再拍吕布一屁股“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下乎?”越问问得吕布越心虚,只好尴尬的敷衍一句:“恨不逢其主耳。”吕布的“恨”,是遗憾的意思这句话完全暴露了他对在丁建阳手下当差的不满。到这里李肃看到时机成熟,笑着告诉他“择主而事”的道理,大赞董卓“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是“世之英雄”。当吕布感叹“无门从之”的时候,李肃不失时机的取出金珠玉带。这是因为帐中还有人伺候,李肃还不能明说,拿出这些东西来,自然也可以解释成让吕布拿去打通门路使用——如果丁原这时候进来或者知道了的话;当然,对于惊呆了的吕布来说,这时候只有俯首贴耳的听从吩咐的份了:“肃令叱退左右”,说出真相,并给吕布开了另一个更大更美的空头支票:“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这句对比,又让吕布对自己的明天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这个明天的梦让吕布自己说出了“杀丁原,引军归董卓”的计划,这正是李肃所要的,于是加上一句催促:“事不宜迟,在于速决”,就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其实这节的题目叫《馈金珠》稍有欠妥,应该改成叫《馈宝马》或《馈赤兔》更合适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馈金珠2
后一篇:献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