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金珠2
(2012-08-19 10:22:13)
标签:
三国研读 |
分类: 书评《三国演义》 |
在战乱的年代里策反是常有的事,《三国》中这样的故事就有好几个,比如满宠策反徐晃,比如蒋干策反周瑜,比如诸葛瑾策反诸葛亮,都是以亲旧故人的身份去做的,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虽然也有的成功了,但更多的却失败了,有的不但不成功,反而被别人利用了,甚至差一点被别人策反了。在这些例子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就应该是李肃说吕布了。
在温明殿董卓要废少帝刘辩,遭到丁原为首的朝臣的强烈反对,散会后董卓在园门口看到吕布跃马持戟,李儒劝他“避之”。第二天丁原向董卓挑战,董卓话都没机会说,就被吕布飞马直杀过来,退了三十余里,感叹:“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当然,董卓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能得到像吕布这样的人才。看来真应了那句老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想法。”董卓有这个想法,就有人去帮他实现这个想法,这人就是吕布的同乡,董卓手下的虎贲中郎将李肃。李肃敢于揽下这个活来,不是一时冲动脱口而出的,首先因为董卓想要这个人,并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如果董卓这个要求不是很强烈甚至无所谓的话,就不肯花大本钱,李肃再巧舌如簧,恐怕也难以让吕布动心。其次他对吕布这个人十分的了解——勇而无谋,见利忘义:前面这四个字不是致命的毛病,后面这四个字才是这件事成功的保证,而要让吕布见到的利,也就是董卓肯出的价钱,必须得足够让吕布一见欣喜,把所有理性的思考都抛到脑后,毫不犹豫的投诚过来,没有任何一丝心思去顾及什么伦理道德、舆论口碑;否则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了。为了保证策反的成功,李肃向董卓要的价钱可是不低:先是赤兔马——这无异于从董卓的肋条上割肉,其次还得有金珠,最后加上自己的说词。可能因为要价太高,董卓都有点舍不得了,征求女婿李儒的意见,儒曰:“欲取天下,何惜一马?”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看来董卓最舍不得的还是赤兔马,和赤兔马相比,千金易得,明珠也易得,玉带更不在话下——虽然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但是,为了得到吕布,董卓真是豁上了了老本了。注意这里还有一个词——“欣然”,没有李儒的帮腔助势,董卓还真有些舍不得。
以上是李肃做的准备工作。